日本又发钱了,我朋友圈转疯了。”
“嗯,一人2万,孩子再加2万,低收入还多发2万。”
“真的假的?日本这么多人他们发得起?”
我笑了笑:“他们不光发得起,还发得明白。几万日元不多,但更像是一种态度——一种我没忘了你的态度。”
她愣了一下,没接话。我知道,她大概是有点共鸣了。说到底,大家其实并不是真的羡慕日本发多少钱,而是羡慕那种“哪怕只是个普通人,也能被制度记住”的安心感。在那个系统里,哪怕你不出众、不抢眼,也有人愿意替你想一步、给你留条后路。
这次日本自民党拍板,把“全民现金补贴”写进了7月参议院选举公约。说白了,不只是说说而已,是要真发:
-
所有国民统一发放2万日元;
-
18岁以下每个孩子再加发2万;
-
低收入家庭的大人,还能再额外领2万。
换句话说,一户有两个小孩的非课税家庭,最多可领1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千多)。而且这事儿最妙的是——不仅日本人能领,外国人也能领。只要你有合法在留资格、有住民票、绑定了マイナンバー账户,就会直接打钱进你账户里,和戴口罩那三年的时间,这期间那波“十万补贴”一模一样。
人家不问你赚多少、交多少税,更不会说“你贡献大了才发”,只要你活在这个社会里,就配拥有这份被托住的权利。在这里,不是你拽才配活得体面,是你活着,就有人惦记你别掉下去。
反观我们这边,其实也有不少补贴和扶持政策,但在落实上,常常需要经历比较复杂的流程。提交材料、层层审批,有时候还要符合一些具体条件才能申领。很多人不是不需要,而是没来得及了解、或者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你不是不想去领,而是总觉得“这事是不是不该轮到我?”
这也是为啥每次日本发钱,咱这边朋友圈都炸。你以为大家真馋那点钱?其实我们羡慕的,是一种“你活得再普通也有人托你一把”的社会共识。
你会发现,日本的这套补贴逻辑,从来不是“拯救穷人”,而是“尊重所有人”。在这套逻辑里,你不是要证明自己有多惨,而是你就是人,本就该被善待。
最扎心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拼、习惯了咬牙、习惯了加班,也就慢慢习惯了:“自己的事只能靠自己”。但问题来了——如果人人都只能靠自己,那这个社会还有啥意义?
所以,这2万日元的意义,其实从来不在于金额大小。它更像是一种安静的表达——告诉你,你的生活状态被看见了,你的努力被承认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能让人感受到:这个社会,没有把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遗忘在角落里。
而我们,太多时候活成了一个只会硬撑的人。
你说我们不努力吗?我们比谁都努力。
你觉得日本这波发钱,是福利泛滥,还是一个成熟社会该有的温度?
你有没有在某个时刻,也希望自己能被稳稳地接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