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QS世界大学排名在指标体系、全球高校格局以及地区高校表现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以下是对2026QS世界大学排名的详细解读:
一、排名指标体系
- 核心指标:学术声誉(30%)、雇主声誉(15%)、师均论文引用(20%)、师生比(10%)、国际教职员工比例(5%)、留学生比例(5%)、国际研究网络(5%)、就业成果(5%)。
- 新增指标:国际学生多样性(International Student Diversity,ISD),该指标虽目前为非加权指标,但关注留学生的国籍结构丰富程度,未来可能成为影响总分的重要因素。
二、全球高校格局
- 头部稳固: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14年位居榜首,帝国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高校排名依然靠前。
- 中游承压:部分公立大学因经费紧张导致师生比恶化,排名或下滑;而一些凭借学科突破的高校排名有望上升。
- 新兴势力崛起: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亚洲高校排名稳中有升,冲击前十的潜力显著;沙特KAU等中东高校依托资金投入或首进前100。
三、地区高校表现
- 中国内地:约45%的大学排名有所提升,北京大学稳居全球第14名,清华大学上升至全球第17名,复旦大学前进至全球第30名,共有5所高校跻身全球前一百。在多个指标中位列全球前100,如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师均论文引用等。
- 中国香港:高校实现重大飞跃,香港大学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1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也都有所上升,唯独香港城市大学下降了1位。
- 英国:共有17所高校进入QS前100,但超七成院校的排名对比去年有所下降。帝国理工成功蝉联世界第2的宝座,谢菲、诺丁汉同时发力重回前100。
- 澳大利亚:共有9所名校进入前100,但与2025年排名对比情况不太乐观,多数高校排名有所下滑,唯有莫纳什大学排名上升1位。
- 美国:排名有升有降,斯坦福大学重回Top5,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布朗大学、波士顿大学上升幅度较大,但纽约大学跌出了前五十。
- 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连续第三年稳坐第8,南洋理工大学小进一步,位列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