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托福110,SAT1500,为什么还是被梦校拒了?”
“全英文课堂听不懂,小组讨论插不上话,留学后真的不会变‘哑巴学生’吗?”
2025留学申请季暗流涌动——高分≠竞争力的时代已来!美国Ding尖中学最新调研显示:大部分面试官更看重批判性思维、跨学科实践与团队领导力,而这些“软实力”,恰恰是国内传统教育最难填补的缺口!
Ready Go 2024届学员却交出逆袭答卷:
✅ 沉默少年用《动物农场》隐喻反击校园霸凌,斩获美高offer+奖学金
✅ 数学“困难户”自建城市交通模型,被教授赞为“未来数据科学家”
✅ 6人战队共享文书、横扫Top30中学,揭秘“留学共同体”破局密码
随着Ready Go 2024届学员顺利完成课程,我们采访了项目核心教师团队。从内向腼腆到自信表达,从学科焦虑到游刃有余,老师们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学生们的蜕变故事,也揭开了Ready Go项目的独特优势。
不仅是成绩单,更是能力的飞跃
陈老师(哥伦比亚大学硕士/英语及理科导师):
“很多学生刚来时担心跟不上全英文课程,但Ready Go的教材和教学方式会‘托住’他们——我们直接采用美国中学原版教材,但针对中国学生进行本土化改编,降低初期适应门槛。比如Z同学,从不敢开口到英语成绩冲进班级前列,甚至和同学组队完成留学申请、策划旅行,这种综合能力的成长才是留学的核心竞争力。”
王老师(匹兹堡大学毕业/数学导师): “国内学生常觉得美国数学‘简单’,但我们的课程设计重在搭建学科全局观。比如代数课弱化复杂的几何证明,专注培养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有个学生原本害怕公式推导,结课时竟主动用函数模型分析城市交通数据——这种从‘解题’到‘用题’的转变,才是衔接海外大学的关键。”
Ben老师(伦敦大学学院毕业/英语文学导师):
“英语文学课从不追求死记硬背。我们带学生读《杀死一只知更鸟》,讨论种族平等;读《1984》,思考个人与权力的关系。去年一个男生在课堂辩论中引用小说情节反驳偏见,后来他被美国高中录取时,面试官特别赞赏他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