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法学硕士课程内容以国际视野、实务导向为核心,涵盖多个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灵活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下是具体课程内容及特色:
一、核心课程模块
1. 国际经济法
覆盖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监管等领域的法律框架,分析跨境交易中的合规问题。
案例研究:WTO争端解决机制、国际仲裁实务等。
2. 公司与金融法
涉及公司治理、证券法、破产法及金融科技(FinTech)相关法律问题。
实践环节:模拟企业并购交易中的法律风险评估。
3. 知识产权与科技法
聚焦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如AI、区块链技术应用)及数据隐私合规。
专题研讨:专利侵权诉讼、跨境技术转让协议。
4. 普通法与比较法
对比普通法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法律体系,强化法律逻辑与判例分析能力。
课程特色:通过模拟法庭训练提升法律文书书写与辩论技巧。
5. 仲裁与争议解决
深入研究国际商事仲裁规则(如HKIAC、ICC)、调解与替代性争议解决(ADR)机制。
实践项目:参与真实仲裁案件模拟,学习证据收集与策略制定。
二、特色方向与选修课
1. 中国法与比较法
分析中国法律体系的改革动态及与普通法、大陆法的融合趋势。
选修课:《中国商事法律前沿》《两岸四地法律比较》。
2. 海事与运输法
覆盖航运合同、海上保险、国际物流法律问题。
实地考察: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案例研讨。
3. 通识方向
提供法律哲学、法律与社会变迁等跨学科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实践与研究支持
1. 实习与职业发展
与律所、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贸发会议)合作,提供实习机会。
职业辅导:模拟面试、法律文书工作坊。
2. 研究资源
利用法学院数据库(Westlaw、LexisNexis)及“中国法官课程”研究成果。
研究主题: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协同、跨境争议解决机制创新。
四、课程设计亮点
- 灵活选课:允许学生根据职业目标(如企业法务、国际仲裁)定制课程组合。
- 双语教学:部分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授课,强化法律英语能力。
- 跨学科融合:与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合作开设《金融科技合规》等交叉课程。
五、适用人群与职业前景
- 目标学生:希望深耕国际法律实务、涉外法治或企业合规领域的法律从业者或应届生。
- 就业方向:国际律所、跨国企业法务部、仲裁机构、政府涉外法律部门等。
如需了解具体课程安排或申请细节,可参考香港城市大学官网或联系法学院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