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辉煌历史
香港都会大学(都大)前身为香港公开大学,除了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外,亦是一所管理完善的自负盈亏院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由一所只提供遥距课程的学院,转化成为一所多元化及全面的综合性大学,同时提供全日制学士学位、深造学位,以及兼读制课程。大学一直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育所需人才,对推动香港经济发展作出深远的贡献。现时,我们是自资院校,毕业生人数超过140,000人。以全日制学生人数计算,都大在本地大学中排名第六。
由遥距进修学院发展至综合性大学
大学是开办开放及遥距教育的先锋,于1989年由政府创办,当时名为「香港公开进修学院」。自成立以来,学院致力实践「有教无类」的使命,为在职人士提供优质及弹性的进修机会。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公大于1997年5月正名为「香港公开大学」。
为配合香港的教育改革,大学于2001年首度推出五个全日制面授副学位课程,并于2003年推出全日制面授学位课程,吸引了不少中学毕业生报读,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公大于2007年加入「大学联合招生办法」,是大学的重要里程,显示其实力与其他本地政府资助大学无异。
专业实用课程 迎合社会需要
与此同时,大学的课程发展亦一日千里。大学初期只开办有限的兼读制课程,后来不断积极拓展课程种类、范围,以及提升教学质素。时至今日,都会大学开办约220个课程,包括约800个全日制或兼读制的学科,而我们开办的课程专业实用,积极回应市场的需求,紧贴不同行业的发展,例子包括大学具优势的课程如创意艺术、检测和认证、护理学、物理治疗、能源及环境学、幼儿教育、心理学、企业管治及款待管理等。
我们的努力亦获得政府的认同。自2015年起,我们已有部分课程获纳入政府的「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SSSDP)。该计划透过资助修读自资院校的学生,为有殷切人力资源需求的特定行业培育人才。2021/22学年开始,我们获分配的资助学额占全数逾三分之一,为自资院校之冠,显示政府对都大课程质素的肯定,亦反映大学积极开办专业课程以回应香港殷切需求的成果。
护理学课程为都大非常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自2005年推出两个护理学本科生课程以来,报读人数持续上升。现时,都会大学每年的护理学课程毕业生人数为全港院校之冠。
扩展校园以配合急速发展
为配合大学的急速发展,都会大学历年来开展了多个大型校园扩建工程项目。大学于1996年迁往何文田校舍现址;又于2000年在上环信德中心成立校外教学中心 ─ 港岛教学中心,并作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的总部;其后于2009年完成第二期校舍的扩建工程。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于2013年迁入葵兴教学中心,空间比原来的港岛教学中心增加约三倍。大学的赛马会校园则于2014年正式启用,作为创意艺术、检测和认证,以及护理与健康相关课程的运作基地。此校舍不但为日益增多的学生提供更宽敞的空间,同时亦为课程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
为回应与日俱增的医疗服务需求,都会大学刚完成了新的校园发展计划,兴建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新校舍于2021年1月落成启用,除了为护理及健康相关的课程配备先进的教与学设施,亦为学生及教职员提供宽敞的休憩空间。
大学更改名称
经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大学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虽然大学已转型,但社会上仍有许多人以为我们只提供遥距教育。这些误解无疑引起了不少挑战,亦为大学和其毕业生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大学于2019年决定探讨重新命名的可能性,以更适切反映大学的现况、性质、优势及将来的发展。经过与持份者多轮的咨询以及严谨的评选程序,校董会于2020年12月10日通过「香港都会大学」为大学的新名称。立法会亦于2021年7月14日正式通过修改大学条例。
大学于2021年9月正式采用新校名「香港都会大学」,标志着我们在香港这国际大都会中的独特定位,并展现廿一世纪的抱负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