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独居是怎样一种体验?
一个人居住在狭小的公寓,每日乘地铁去上学或是上班,中午在休息室或是长椅上吃便利店买的便当或是饭团,下班/放学回到家面对空无一人漆黑的房间……
(当然啦,不仅是东京独居,我们大部分人的独居常态也大多如此~)
孤独,似乎已经成了日本大多数人的常态,比如非常受欢迎的“一人食”,再比如令人唏嘘的“孤独死”现象。
那么,日本人到底有多孤独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01
孤独成为常态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23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概况》显示,截至2023年6月1日,日本的全国家庭总数为5445.2万户。
从家庭结构来看,一人构成的“单身家庭”最多,共计1849.5万户,占到整体的34.0%。
其次是“夫妻和未婚子女构成的家庭”(1351.6万户,24.8%)、“夫妻二人家庭”(1339.5万户,24.6%)。户均人数为2.23人(同比减少0.02人)。
日本内阁府于2015年针对四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实施了“老年人生活和意识的国际比较调查”。
其中,日本回答“除了同居家人之外,没有可以依靠的人”的受访者比率达到了16.1%。
年轻人的情况也与此类似。日本内阁府2018年以七个国家的13-29岁年轻人为对象,实施了“日本与各国年轻人意识调查”。
其中,针对“有烦恼或担忧时想找谁去商量吗”的设问,回答“不和任何人商量”的受访者,在日本人中比例出奇高。
可以说“孤独”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常态。甚至在2021年2月,日本还任命了“孤独孤立对策担当大臣”,设立了“孤独孤立对策担当室”。
02
孤独经济的出现
这样的“孤独社会”也衍生出了许多为独身者而生的新事物,甚至出现了“孤独经济”。
大火的《孤独的美食家》,凭借着简单的“一人食”主题,五郎叔吃到如今已经吃了十季了,并且还出了电影。
那么日本的“一人食”究竟做到了什么地步呢?
首先大家熟知的“一兰拉面”,是日本一家专注于鼓励顾客一个人专心吃好面的餐厅,可以称得上是日本一人食的鼻祖。
一兰充分考虑到了顾客的隐私需求,所以在每个座位上都设有隔板,隔板前方为了方便服务员放面,专门设计了一个小帘子,而小帘子的高度恰好够顾客拿到面,服务员和顾客彼此心照不宣,一个专心推面,一个专心吃面,完美避开了一瞬间的尴尬。
这个精心的设计堪称是小隔间的画龙点睛之笔了。
除了“一人拉面”,“一人烤肉”、“一人火锅”、“一人寿司”在日本也十分流行。
东京上野的一人烤肉店,没有长桌圆桌,都是一个个小隔间,专为没人陪又想吃烤肉的顾客使用。
还有「寿司郎」的自闭包厢也是如此,给一人食的食客提供了无人打扰又自在的用餐环境。
除了“一人食”,为了没有儿女或是大家族的人,日本有的地方还提供电子墓地。
“一行院”是位于东京信浓町的佛教净土宗寺院。该寺院下辖一座自动化骨灰堂,兼具骨灰存放与吊唁功能。
在室内吊唁厅部分,有一排整齐的黑色墓碑,每一座墓碑前都摆放着鲜花,点燃着电子香。
每个墓碑之间由屏风隔开确保隐私。当接收到探视者的请求后,传送系统会将逝者的骨灰盒送到其中一座墓穴中,刻有逝者名字的一侧向外,旁边的电子显示屏会出现逝者的信息。
当吊唁结束后,传送系统又会将骨灰盒送回骨灰存放区。
在日本,甚至还有租赁家人的服务。日本如今最大、最广为人知的家人租赁公司「Family Romance」明码标价——假父母出席婚礼8万日元/次,假孩子参加家长会5万日元/小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本的孤独经济也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等技术。
许多人与AI对话,寻求虚拟陪伴。AI女友应用「Replika」日本用户超50万,部分用户日均对话2小时。
甚至出现了机器人葬礼,软银机器人Pepper诵经收费5万日元,AI和尚可定制悼词。
VR社交也成为了新的社交方式,例如虚拟祭典、VR相亲派对等,甚至出现「元宇宙家族」——陌生人组队扮演虚拟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