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就任日本农林水产大臣以来,小泉进次郎在过去一周内努力调整日本大米销售体系。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6日发布的新方案,日本政府此次计划投放总计30万吨储备米,出售对象为年销售量1万吨大米以上的大型零售商。按此方案,预计每60公斤糙米的税前售价为10700日元(约合534元人民币)。
日本政府3月以来已拍卖三批储备米,但米价上涨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农林水产省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12日至18日这一周,日本超市5公斤装大米平均售价为4285日元,再创新高。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仅一天时间,日本农林水产省27日晚宣布,由于大型零售商对政府储备米的申请较多,当晚暂停接受新的申请。约有70家企业提出了申请,预计在30万吨储备米发放量中,2022年产大米将超过20万吨的上限。剩余的约10万吨2021年产储备米的申请将于30日恢复,主要对象是中小超市和米店。
2025年3月,日本政府紧急投放21万吨储备粮,试图平抑米价。
但魔幻的是,这些救命粮竟有96.7%被农协垄断收购,最终仅2%流入超市货架。 这意味着每袋政府储备米中,49公斤被农协体系吞噬,只有1公斤落到普通家庭。
农协的“回购陷阱”更离谱,政府规定储备米一年后必须回购,农协借此操控市场——低价囤积后减少常规供应,推动米价暴涨,再高价抛售赚取双重暴利。
自1971年起,日本政府推行“减反政策”,强制农民将40%水田改种非主食作物,通过制造稀缺维持米价。
即便2018年名义废除该政策,实际仍以补贴诱导减产——2023年人为削减10万吨产量,叠加高温天灾后缺口达40万吨,直接引爆危机。
政策导致农业生态崩坏,农民老龄化,平均年龄71岁,10年内农户数量恐腰斩;产业空心化,农协榨取中间差价达300%。
如何控制米价的增长,平息民众的异议已经成了日本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