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被禁止招收国际学生的政策目前处于司法争议阶段,以下是事件核心进展及相关背景的综合梳理:
一、事件背景及政策实施
-
政策出台
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25年5月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资质,禁止其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现有国际学生在规定期限内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国土安全部长诺姆声称此举是对哈佛“助长暴力、反犹太主义,并与中共合作”的警告。 -
前期冲突(2025年4月)
此前,特朗普政府于4月威胁哈佛大学提交国际学生的“非法与暴力活动”信息,否则将剥夺其SEVP资质,并冻结了该校22亿美元联邦拨款。哈佛拒绝配合,称政府要求超出权限,且干涉学术自由。
二、司法干预与政策暂停
-
临时限制令生效
5月23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发布临时限制令,冻结国土安全部的撤销决定,要求“维持现状”直至5月29日听证会召开。法院认为,立即执行禁令将导致哈佛大学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 -
哈佛的诉讼主张
哈佛大学在诉讼中指控政府违反美国宪法第—修正案,并以“报复性手段”干涉学术自由,试图控制师生意识形态。校方强调,国际学生占该校学生总数的27%(约6800人),政策将损害学术与研究使命。
三、后续走向
- 听证会安排:法院定于5月29日举行听证会,进一步审议政策的合法性。
- 政治争议:美国政府将限制国际学生与“反犹主义”“国家安全”关联,而哈佛认为这是对校园多元化政策的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