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简称脊灰),是一种由脊灰病毒引起、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浙江省自1992年以来未再检测到脊灰野病毒病例,至今全省一直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但全球脊灰野病毒流行形势依然严峻,作为对外交流与贸易频繁的沿海省份,时刻面临脊灰野病毒从国外输入的挑战。(在线咨询>> 进入新东方前途出国北京站>> )
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方法。相关人员在出国前应注意了解当地疫情情况和预防方法,没有接种过脊灰疫苗或接种史不详的人员,在出发前建议到本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全程接种脊灰疫苗(全程3剂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如果时间紧迫,尽早接种至少一剂次脊灰疫苗,取得相关证书并随身携带。由于全程接种需要至少两个月的间隔期,因此友情提醒出国者尽早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通报,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野病毒病例已扩散至多个国家,世卫组织已将当前脊灰疫情确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了解,这是世卫组织有史以来第二次确定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脊灰野病毒是什么?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脊灰野病毒)是指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自然界生长繁殖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传染给人类及在人类中传染。
只有小孩才患病吗?脊灰病毒传染吗?
脊灰虽然俗称“小儿麻痹症”,但小孩和成人都有可能得,儿童发病率较成人高。
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其隐性感染者。
脊灰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脊灰野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其隐性感染者。
通过了解脊灰野病毒的传播途径,我们知道其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的,所以经常在外吃饭的人们应注意选择比较干净卫生的饮食环境,也要注意小孩不要直接引用生水。
脊灰野病毒可导致脊髓灰质炎,该病为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潜伏期平均1至2周,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脊髓灰质炎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后什么症状?应该怎样预防?
病毒潜伏期3至35天。绝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染,无任何症状。少部分人可出现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极少数感染者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方法。儿童接种一般是在2、3、4月龄、4周岁时各服一次糖丸。在没有使用疫苗时,脊灰是儿童永久残疾的首位原因。
目前10个国家遭脊灰野病毒感染
长期以来,脊灰几乎已被消灭。目前只有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三个国家的脊灰疫情从未终止,后两国在2013年病例减少了50%以上,2014 年病例数维持在个位数。2014年3月,印度及整个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通过了无脊灰认证,至此,全球80%人口已居住在完全没有当地野生脊灰病毒的区域。
然而,世卫组织小儿麻痹症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R Bruce Aylward)警告,脊灰疫情可能会出现倒退。
世卫组织5月5日发布的声明显示,2014年以来,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喀麦隆、伊拉克、叙利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不同程度出现新发脊髓灰质炎病例。
声明称,野生脊灰病毒正从目前10个遭感染国家中的3个向其它国家传播:在中亚,从巴基斯坦传至阿富汗;在中东,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传至伊拉克;在中非,从喀麦隆传至赤道几内亚。
布鲁斯·艾尔沃德在《世界卫生组织简报》社论中表示,2014年头四个月通常是脊灰传播的淡季,但此间却发生了野生脊灰病毒国际传播。他警告,在六月进入高传播季节后,可能会发生灾难性的进一步国际传播。
世卫组织称,截至2013年底,60%脊灰病例由野生脊灰病毒国际传播引起,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年旅行者助长了这一传播。世卫组织警告,2014年迄今为止的脊灰国际传播已构成“不同寻常的事件”并对其它国家造成公共卫生风险,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行动。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10-62605599|590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