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UCLA的Charles Wang教授回来探亲,我们一起吃饭。他随口问我一句,国内一些高校现在是不是开始拨钱资助留学了。我还奇怪他怎么知道的,因为这件事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他把我叫过去看一封邮件,原来是国内某著名大学的一个硕士生在跟他套磁想来联合培养。
我跟他解释了CSC的项目,而且看了一下这个学生,还是咱们国内很好的大学,这个硕士的研究方向和Charles的研究很符合,发了好几篇文章,并且托福成绩还不错,我建议他可以考虑。
但是Charles还是摇头,他说他觉得很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找到他的,这个学生长长的邮件只是一味自我介绍,一味说不用美国大学的经济支持,会过来努力学习,但是这位美国教授认为这是一封“通用”邮件,他几乎肯定这个学生已经把相同的邮件发给其他很多教授了。
最后教授说如果这个学生在邮件里明确提到是看多他最新的文章,把题目列出来,对他的某一个具体的研究感兴趣而找到他的,他会接受的。
希望这个事情给一些套磁同学一点启发吧。因为你套磁的主体不是你,而是教授。
我的学生中想申请博士的还不是少数。也不知道这些年,学生怎么都愿意在学校一直呆在,不愿意出来社会走一走了。。当我给想要申请博士的学生规划套磁时间的时候,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郭老师,给我一个套磁的模版”。
我觉得国内教育,模版这个东西害人不浅。托福作文模版,GRE写作模版。写套磁信要模版。几乎没什么原创的东西了。即使是原创的东西,大家也要搞成一个模版。人家文章、马伊琍写的微博,网友们也要搞成模版,造个句子。
所以套磁需要写一些什么内容:
首先作简要自我介绍,名字、学历学习,然后表示对他的研究很感兴趣,提一下对方的research或者paper,并自己的话好好总结一下内容要点。
并且和自己的研究背景有相似的地方,接着进一步介绍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掌握的实验技术,发表的文章。表示很想成为他们研究团队一员的愿望,结束语,没有固定的套路,简明扼要为主,可以附上个人简历,发表文章摘要。
我个人不建议第一次发邮件就发附件,教授很可能不会看。
把套磁信内容控制在10行以内,要够专业且英语表达流畅,即可。

Sloan Guo,美国研究生金牌文书顾问
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美国电子工程师(IEEE)协会会员,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会员。专门负责美国理工科研究生、博士生申请。专注于美国研究生申请工作多年,指导众多学生获得斯坦福、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加州伯克利等名校录取。专注于华人留学和科研规划等领域。
想了解更多留学最新动态,您可以拨打
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10-62605599/59000326
更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
新浪官方微博:@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 http://e.weibo.com/xdflx
官方微信:新东方前途出国(微信帐号:xdfqiant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