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我赴德国欧洲商学院攻读金融硕士。对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我和很多人一样,兴奋中透着忐忑。当飞机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时,我透过舷窗望着碧蓝的天宇下陌生的一切,心想,这就是我即将度过两年时光的国家了。
海关工作人员看了一眼我的签证,面无表情地说了几句德语。我当时除了“你好”之外,说不出完整的德语句子,只好以英文对答。“持学生签证,去哪所学校读书?不会德语吗?”那位先生显得有几分不耐烦。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体会到欧洲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中国人的戒心,也意识到,接下来的日子将很难符合我对留学生活的美好期待。
3天后,我见到了室友——一个中等个头的德国男生。他直接向我甩出一大段德语,发现我呆然而立,才一脸失望地问:“听不懂?你会说英语吗?”我说会,并做了自我介绍。他显得兴趣索然。我们熟识后,有一次他说:“一开始,挺不想搭理你。”我问其故,没想到,他脱口而出:“因为你是中国人呗。我们对中国人的印象不太好。”
初到德国,我感觉德国同学傲慢、冷漠,反感其总拿中国人说事儿。中国同学都像计算器,只会死念书,每天都在吃米饭……对此,我生气至极,却不知如何反驳。同时,这也让我好奇,想知道他们为何总是如此。
于是,我便开始留意他们日常交流,慢慢发现,他们与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一样,很喜欢拿对方“特质”开玩笑。比如,德国人经常调侃意大利人说话时手势“搞笑”,嘲笑法国女人都是“老烟枪”,更自嘲他们自己除了吃香肠、土豆,啥也不会。
我逐渐意识到,他们大多数时候并无恶意,自嘲与调侃是他们交流的特有方式。对此,亚洲人普遍不喜欢,中国人则更加敏感,往往受不了,觉得他们看不起自己。了解这一点后,我也试着自娱、娱人。比如,当德国同学调侃我“很亚洲”时,我便“自黑”:“别忘了我本来就是亚洲人嘛。”
大家会心一笑,芥蒂少了很多。到了假日,我会约上要好的德国同学吃地道美食,包括一种炸制的大片肉排。吃肉排当然要用叉子,偏有同学“起哄”,问我要不要用筷子。
对此,许多中国同学要么尴尬自卑,无从作答,要么觉得受辱而生气,据理力争。我则顺着德国人的冷幽默故作玄虚地回应道:“是啊,你们都给我找筷子去!这么大片肉,不用筷子夹着吃怎么行!”
他们笑成一片,有人认真地问,这么大片肉是否真的夹得起来,我自豪地宣布:“当然啦,不知道中国人智商高吗?回头拿双筷子来,我给你们表演!”
由于我总是宣称什么东西都能用筷子夹起来,德国同学越发好奇,常常乐此不疲地跟我学用筷子,在此过程中,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从留学生活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整个硕士阶段,所有的科目都要在1分(最高等级)以上。到了第一学期末,我的成绩位列年级前5%,成功申请到了CFA一级考试奖学金。到了第二学期,我仍然取得了全科1分的好成绩,开始有低年级的学弟学妹慕名来找我讨教,身边的德国同学也不时来找我帮忙。
快毕业的时候,学校里公开选拔一名国际学生参评德国政府学术交流总署每年一度的“国际学生奖”,我以教授和同学联名推荐和校方评选委员会非公开遴选的方式获奖,这是留学生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硕士课程完成的时候,学校里邀请我参加新生入学典礼,并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给新生讲话。
年初,我以优异成绩击败众多申请者,得到了在瑞银投行法兰克福部门的实习机会,而入职第一天,我就清晰感受到德国同事的“疏远”。我项目上的分析师奥利弗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德国男生,也是我的校友,当我兴致勃勃地与他聊起学校里的事情时,他却冷冷地无意攀谈。
在起初两周,他没给我任何事做。我意识到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我这个中国实习生的不信任。我每天都设法多接近他,告诉他,任何工作我都愿意做,哪怕是打印装订这样的活儿,因为我想向他多多学习。两三天后,他试探地给了我第一项工作:阅览逾1000份文件并找出其中所有的人名。这一切都顺利完成后,他开始让我接手虚拟资料室的管理工作,逐步独立完成客户演示文稿以及协助构建估价模型。
我跟奥利弗渐渐熟悉起来,他告诉我,在我进来之前,公司老板因为一个中国公司并购案不顺利而提出招收一名中国实习生,员工对此心里都有排斥情绪。我猜,这就是当初所有同事看起来都与我保持距离的原因。半年实习期很快过去,我和团队的同事变成了好搭档,我们一起加班熬夜,一起出去晚餐、泡酒吧。
到我实习即将结束时,办公室的“老大”们甚至“郁闷”起来,每个人都来极力说服我延长实习时间。部门“老大”告诉我说:“虽然我未直接与你接触,但是奥利弗说很喜欢你,而且为了让你得到分析师的职位做了很多努力。”他又告诉我,在最终决定给我工作机会的诸多理由中,最打动他们的有两点:一是即使接受无聊的工作,我也从不抱怨;二是大家都因为我的积极心态而乐于与我共事。
回望一路走来,其实,这两点恰恰当初都是我的“短板”,而留学生活教会了我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人去交流和共处,并从中享受到快乐。德国生活将近两年,我因得到认同而开心,但也知道未来在此的生活并不轻松。有一次,我对德国朋友说:“我为以自己的努力,改变你们对中国人的看法而开心。”他们却说:“不是啊,我们对中国人的看法没有变,你不过是特例罢了。”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中国留学生大多单纯可爱,智商很高,但想要融入西方社会,只有努力了解并学会运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境去与其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善良和真诚,这才是正确路径。多么希望有一天,德国朋友们令我开心的评价不再是“你跟我们印象中的中国人不一样”,而是“你和我们所熟识的其他中国人一样优秀”!
小编再啰嗦一句:中国人的朴实、勤劳是世界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超越的,这就是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突飞猛进变得如此繁荣的原因!所以我们即使走向世界,也永远要保持这份宝贵的“美德”,让全世界都可以重新看到华夏民族最美丽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