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潮兴起到现在三十年了。三十年间,中国的开放速度越来越高,出国学习交流访问的人员也在百万以上了,以至于现在想留学的学生,大半家里都有七大姑八大姨在国外。对留学顾问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在于很多普及型的内容可以不讲了,坏处在于在海外亲戚的支持下,要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就难上加难了。留学顾问遇到最让人无语的一句话大半是这句——我表哥表姐堂弟堂妹大伯二叔三姨四舅在美国,当然这句话还可以衍生出无数的版本,比如我爸爸的大学同学在伯克利做教授,我妈妈到哥大做过访问学者,等等。最终要表达的意思无非就是我们家美国有人!话题的导向经常会是:
1、 我爸爸的大学同学说伯克利是好学校,他周边的孩子都上了伯克利,所以我也得上伯克利!
2、 我妈妈到哥大做过访问学者,所以我得去哥大,别的学校都不如哥大好!
3、 我表哥在美国读过博士,所以我要选学校必须要表哥把关,表哥不认可的学校坚决不能选!
4、 我堂姐在美国待了十年了,所以堂姐可以帮我做申请,啦啦啦!
5、 我二姨夫的表弟在哈佛做教授,所以我就一定能申请到哈佛!
额滴神哪!
1、 你爸爸的同学在伯克利工作,他周边的孩子都在美国长大,人家在申请的时候是in state,我们是International students。请看下面数据:2012年加州伯克利录取本州学生9278人,录取率为22.7%,录取国际学生1137人,录取率12.4%。这1137名国际学生来自74个国家,其中27%来自中国,也就是307人。要知道中国申请伯克利的学生原本就都是优秀学生,竞争这307个名额,和美国学生的录取率和申请难度确实是不一样的!
2、 只要有钱有项目,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也欢迎各种访问和交流。目前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国的合作已经成为趋势,所以去访问交流参观都很容易,因为这并不占用对方的资源!但是正式入学成为一个学位课程的在校生,是要占用对方的资源的,所以名额一定是有限的!认为美国名校欢迎交流和合作就会在招生上门户大开的学生要三思啊!
3、 表哥申请过博士就一定了解美国的所有学校吗?你在中国待了二十年,你爸爸妈妈在中国待了四五十年,就一定知道清华和北大的经济学各自有啥特点么?尤其那些高考志愿就没报好的同学们好好思考一下,你自己给自己高考报志愿都蒙着呢,你凭什么以为你表哥在美国待了几年,就对美国的学校了如指掌以至于可以给你把好关?美国的博士就都那么闲么,可以天天去各个大学溜达?就算他天天去各大学溜达,就一定知道这楼里装的都是啥人么?就算他有时间天天守在那里,看到了这楼里装了多少中国人,多少美国人,多少印度人,就一定知道这些中国人是不是土生土长和你一样的中国人,他们的分数多少,背景是啥了么?姑且不说中国正式登记在案的学校小于1000所,美国正式登记在案的学校超过4000所,美国的国土面积国差不多大。那些认为对方到了美国就对美国以及美国的学校了如指掌的同学好好想想,你对我们地大物博的祖国到底了解有多少,然后再将心比心对对方适当期待一下!
4、 你堂姐在美国待了十年的确可以帮你做申请,其实你没去过美国也一样可以自己申请,无非就是结果不一样,如果你愿意承受各种可能的结果,其实真没必要找堂姐,搭了人情,做得不好还不能说。留学的过程不止是申请,是个自我评估,自我提升的过程,留学只是踏上成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一个完整的留学咨询过程包括前期的评估、定位、生涯规划、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选择、留学办理和安置服务。一个人可以帮你做里面的1-2步,但是完整的留学咨询过程才是对未来的最大保障。
5、 我们中国人习惯在生活的各个环节找人帮忙,我们信奉有人好办事的原则。不过这个原则到美国未必管用。美国高校的招生录取有非常严格清晰的流程和规定,并不是一个该校的教授就可以随便往这个学校的各个院系塞人的,这样的规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也是其质量的保证!试问如果一个学校,谁有个亲戚都能进,这样的学校你进去还有意义么?美国人深谙此道,所以这条路大体是走不通的。不排除一些个案,笔者亲自操作过几个成功案例,不过各自都有特点在里面,并不是有个亲戚朋友,能找到个教授就可以成功的。
下次有时间我详细讲几个案例,先在这给广大“海外有人”的同学提个醒:
1、 如果不是和对方关系近到钱可以混着花,对主动跳出来要义务帮你申请学校的人多留个心,俗话说,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了,如果他要办的事只有你爸爸才能批,这话当我没说;
2、 在住宿安置上,尽量不要住在对方家中,如果一定要住在对方家中或者经由对方安排住宿,一定要把细节、收费、双方的责任义务谈清楚,亲兄弟明算账,免得事后有所纠纷的时候双方面子都不好看。不排除在海外生活久了的人认为国内出去的人钱多人傻好欺负,对国内的亲戚朋友杀熟;
3、 选校环节,如果对方确实在所选院校周边,可以了解一下所选院校周边环境、就业率、当地的美誉度等等在国内不易获取的即时的第一手的信息。如果对方离所选院校也相距甚远,其实对方能提供的信息是非常有限和片面的,就不必要把对方的话当圣旨来遵守了;
4、 对方提供的任何关于选校的信息,一定要参考自己和对方的客观条件来判断。一个申请到哈佛的学生可能认为纽约大学都一般,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大学毕业,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纽约大学就是非常好的选择了。切记所有的好和差都是相对的;
5、 关于文书的把控,即使对方已经在美国生活了10年,也未必了解每个学校的喜好和文书要求;如果对方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一辈子,是标准的美国人,他帮你做的文书就更加不适合你,因为他的思路和我们生活在国内的申请者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客观看待海外亲戚朋友修改过的文书,不用神化美国人修改的文书。
本文链接:https://liuxue.xdf.cn/blog/wujing31/blog/5635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