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今,中国学生已超过印度学生,跃居成为赴美留学的第一大群体。靠奖学金才能赴美深造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现在更多的是自费读高中、本 科、研究生的学生。庞大的学生群体,不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今年5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在国内外引起了热议,也让国内外媒体、群众第一次开始关注到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随着报告的热议,有很多外媒和评论员开始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讨论,有的人抨击中国留学生自己不争气,在国外乱花钱、混日子;有的人把责任归咎于国内无良中介的过度包装,对学生的申请材料造假,造成了赴美后的落差;也有部分评论认为是美国教育体系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留学惨剧;现在我们不想就这些观点的对错加以评论,只想从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长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剖析。
1.排名至上的标准,忽视了合适的选择
从以往数据中可以看出,五大最容易被开除的美国高校均是排名前100的学校。这符合美国顶尖高校一贯秉承的“宽进严出”的教学方针,而纵观他们被开除的原因,超八成的留学生都是因为学术不达标,主要体现在GPA过低而被开除的。很多美国大学明文规定,如果学生一个学期GPA低于2.0就会收到学校警告,而如果连续两个学期GPA低于2.0,则会面临被开除的留学惨剧。
很多家长在帮孩子申请的时候,都一心想着要去排名高的学校,而往往忽略了学校是否真的适合孩子,之前接触过一个学生,父母为了让孩子去一个排名很高的美国大学,不惜出钱买了托福答案,最后学生如愿被录取,却在学生进入学校一年后,因为GPA过低,而被学校开除。学生和我们说,很多时候是可以理解老师的英文,但无法理解英文背后所表达的知识,最后在考试的时候就傻了眼。
所以,我们现在在和学生选校时,我们一直强调的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校。和孩子匹配的学校。适合与否,不单要看孩子的英文水平,更要看学校有无配套的对国际生的帮助体系,比如提供tutor或ELS课程等。这一点在高中择校中尤为重要,很多家长一味的关注学校的平均SAT和AP课程,而忽略了学校对国际生的政策和课程是否适合孩子等。
2.充分的准备,切勿盲目行动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即如果孩子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至于教育的诸多规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从小在中国教育下成长的学生,突然进入到美帝这个自由的国度,很多个人学习和生活上的优缺点和坏习惯会被无限放大。 如果孩子在国内就各种玩游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抄作业,那就算到了美国,也不会有太大的转变,特别是自制力比较弱,且在国内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督促的孩子,尤其需要在来美前做好准备。
做好学术规划,提高英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都非常重要。切勿跟风申请,在孩子能力没有跟上,且英语很差的时候,冒险来美国,想通过环境的改变而获得整体学术的提高,是很难的。美国高中和大学都很强调自学,特别是美国高中,3点放学后,就都是孩子自主控制的时间,如果孩子自律性很差,在放学后很可能就都变成了孩子的游戏时间了。所以出国前,父母一定要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控力有了解,切勿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出国了,而盲目送孩子出国。
3.父母,永远是最好的陪伴
从白皮书中提到,18-21岁之间被学校开除的中国低龄学生共有795名,被开除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行为适当和违反法律。低领留学生因年龄小,自理和自制能力差、无法适应中美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因素而引发诸多问题。另外,打架闹事、在校外过夜等,都是小留学生初来美国、不熟悉学校规 范和人文常识而容易触犯的问题。
综上所属,在留学过程中,家长要做孩子的帮助者和朋友,一定要和孩子平等地多对话和协商。多孩子、理解孩子,除了父母,没人可以顶替这个位置。另外,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她正能量,帮他/她树立一个遇事不慌,遇困难不妥协的坚韧个性。这样,中国孩子去到美国,才会越来越好。
本文链接:https://liuxue.xdf.cn/blog/zhouqiao/blog/6206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