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华尔街日报》头版刊登题为《中国留学生数量暴增 美国高校恐难适应》的报道。文章指出,2015年美国高校共招收了97.5万名外国留学生,其中近1/3来自中国。一些美国高校抱怨称,中国留学生不但因语言和文化障碍难以融入当地社会,而且已经成为美国高校的教学负担,教授被迫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中国学生。
中国学生留美生活面面观
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中国留学生邵楚天这样描述他一天的生活:早晨在与中国同学合租的公寓中醒来,进入校园走进工程学的课堂,国学生一起听课,一天学习结束后,国朋友一起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最后在图书馆学习到深夜。他在受访时回忆说,今天只有在餐厅买墨西哥鸡肉卷时说了英语:double chicken(两片鸡肉)、black beans(黑豆)、lettuce(生菜)、hot sauce(辣酱)。
邵楚天主修工程学,学习压力不小。他曾在大一入学时加入高校的兄弟会,但因需定期参加活动并大量饮酒,这给本就紧张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影响,遂决定退出。这和很多中国留学生的经历类似,初到美国时都期待多交朋友,融入当地生活,后来逐渐因课业负担和文化差异而放弃。
在美国一些高校课堂里,中国学生数量已经超越了美国学生,有时会让中国学生对留学这件事情有些恍惚。一位就读于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北京女孩说,她选修的会计课程全班共15人,其中有11人是中国学生,数量远超美国学生。这使得中国学生更倾向于抱团,不愿走出舒适圈,对融入当地生活缺乏动力。
美国普渡大学的中餐送餐车(周成刚/摄)
一些中国学生表达了对留学生活的失望。一方面,专业课的学习比较吃力,由于语言的短板,有的教授对他们的提问表现出不耐烦。另一方面,因为文化差异,中国留学生在撰写简历、申请工作岗位、融入当地环境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认知经验,而高校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指导。
美国伯克利大学课堂(周成刚/摄)
美国教授的两难选择
据美国2013年度财政年度报表显示,联邦开支削减额接近854亿美元,其中教育预算额外削减了11亿美元。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预算的缩减,美国不少大学开始“囊中羞涩”。为了增加收入,美国高校开始大量招收国际留学生,而中国留学生的比例最高。
俄勒冈州立大学外国留学生人数在四年时间里翻了一倍。该校商学院会计专业是中国学生最集中的专业之一,中国学生人数远超过美国学生。一位教授担忧地说:“我不知该坚持一贯的教学标准,还是对其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学生?”
纽约大学中国历史学科教授丽贝卡·卡尔受访时称,她不得不为中国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这给她的工作造成负担。她认为,很多中国学生“没有做好留学准备,他们几乎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和思考,写作水平也差强人意。”不少教授表示,一些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提问时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不能进行有效交流。
美国西北大学MBA课程(周成刚/摄)
中国学生最欠缺的三种能力
出国留学是中国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渠道之一,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适应跨文化交流的基本规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成长为胸怀世界的桥梁性人才。然而,从目前来看,以下三种能力正制约着中国学生在国际竞争中的表现。
首先,良好的分析与写作能力。为什么中国学生觉得写学术文章尤其难呢?多位教授表示: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然而,他们太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大的问题。
其次,提出问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多位教授指出,中国学生在课上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他们需要有质疑的能力。善于提问并思考不仅可以打开学术研究的思路,而且对于有效的社会性交流也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中国学生在美国课堂上通常是最安静的一群人,被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开口时,他们的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
“从小我的父母和老师就告诫我:找到了正确答案再讲出来。”
“在没想清楚就说出自己的看法是非常浅薄的表现。”
“当我发现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说出来。”
其实,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吗?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说出自己的看法,会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这不是最好的多元文化交流机会吗?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优质教育资源,期望参与全球竞争,这对整个国家人才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然而,留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需要中国教育界进一步关注并思考:我们的学生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学习表现如何?哪些能力的欠缺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成功?在教育全球化浪潮的今天,我们必须反思是否为培养全球化人才做好了准备。而对于留学生本人,也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减少因语言沟通和文化理解障碍带来的麻烦。
作者|周成刚
文章来源|周成刚在路上(ID:zhouchenggang0311)
新东方前途出国致力于为广大出国留学学子提供专业的留学服务,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点击此处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