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表可以看出情商的四个部分(也有其它分类方法):
自我意识(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行为、信仰),
社会意识(是否能意识到他人的情绪、行为等并理解他人),
自我管理(是否能选择合适的情绪,输出表达合适的情绪),
关系管理(影响力,矛盾处理能力,合作能力)
3. 上文所说的 mindset 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如果意识不到也无法管理。而许多人说“有了意识也控制不住”那就是在自我管理和关系处理上发生了问题。上文提到的书单中“沟通的艺术”一书里详尽地描述了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关系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书与我的成长#
我个人的进步也是从“自我意识”开始的(可参考《有效的沟通》,如何面对一个难以沟通的人)。因为青春期看了许多发条橙啊麦田里的守望者之类的老梗,导致自己一度认为特立独行才是姐应有的优秀品质,在人际交往上非常封闭,大学时不和同班同学来往,宿舍关系也极差。现实中的负面情绪又转化到了网络上,一度做喷子,看见不爽的帖子就喷。
在豆瓣扫书时,偶然看到了《学会提问》这本书,突然觉得很好玩,就下了本看。结果脑洞大开(突然之间被点醒,有了自我意识)。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地又看掉了以上那些书,慢慢了解了自己某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某种情绪,哪些情绪是通过“想通了”就可以解决和消除的,还有自己的某些行为会导致别人怎样的反应,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然后就开始有意识地练习,比如说父母忘记了事又问我,我肯定会不耐烦的说:“烦死了不是说了好几遍么,什么记性啊。”。
在我一旦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就会给自己按一下暂停,想想这话会带来什么后果,而我到底真正想得到的后果是什么。自己也经常忘记事,父母就从来没有嫌我烦。于是就会耐心地再解释一遍。这时候父母的情绪也会很好。
一旦正循环开始了,你会发现你的情商也会随着这种不停的正反馈变得越来越好。先是家人发现我变了。以前几乎每周都要和父母顶嘴和吵架,说话没好气。后来争执几乎完全没有了。我妈有一天突然说:我发现你好像毕业以后变温柔了。
到读研的时候人缘关系发生了大逆转,从本科不和人往来,别人也不待见我,到读研时组织大家活动,收获了很多非常亲密的关系。和他们提到大学时人际关系极差,大家都非常惊讶,说根本看不出来你会说那种话做那种事啊。
网络关系同时也发生了逆转,从人见人嫌没有人关注的喷子,到分享给大家我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被人关注,还有很多人私信我说喜欢我认真的态度和直爽礼貌的性格。当然也有少数喷子不喜欢我,我也没想去讨好他们。
#致卡耐基粉#
我已经说明为什么我不推荐卡耐基了。一不能彻底说服我二没有太强可操作性。当然如果你觉得好看,合适,那就是适合你呗。与价值观相关的评价本身又没有对错,表达个人喜好罢了。似乎给王宝强粉道歉还不够……对不起卡耐基粉,我不是故意黑他的。
#推荐书单的有用性#
随意就说“没用”或“鸡汤”在我看来并不是一种良好的沟通。
《心理学与生活》为许多国内外大学大一心理学导论教材。
《沟通的艺术》是以心理学研究结果为基础的沟通指南。
《学会提问》和《批判性思维》核心是基本的逻辑思维。甚至可以用其中知识点来写议论文。
......
推荐书本身就带着个人喜好主观判断,就像我觉得榴莲好吃,但你可能觉得很臭。书单中的“学会提问”和“批判性思维”中都有提到关于价值观争论无意义的事,我在沟通一文中也提到,不赘述。
文/知乎专栏:女神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