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钧霆在美国高中开始读12年级了,在三年的时间中,他从上课听不懂、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学校生活,并组建了一个美国高中生活摄制队,拍摄的视频已经有近50万人次观看。
在美国读高中并不轻松,要自我施压
最近,梁钧霆在美国加州公立中学Gunn HighSchool开学了,他已经是12年级了,马上就要面临申请美国大学。
这个暑假,梁钧霆专门到北京补习ACT考试。对于未来大学的就读专业,他对商业比较感兴趣,梁的妈妈吴穗琼老师希望儿子能把摄影和商业结合起来。“只要孩子不觉得烦,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挺好。无论做什么行业,只要他享受这份工作,哪怕是聚焦灯不在他身上,他也依然是快乐的,那就足矣”。享受过程,是妈妈对孩子的期盼。
三年前,梁钧霆来到美国读9年级。刚开始,梁钧霆很害怕用英语跟同学和老师交流,只好跟中国人在一起玩,没有因为英语说不好而被同学看不起的压力。因为比较孤独,他慢慢开始打游戏,有时候甚至每天玩几个小时。美国学生很喜欢开Party,或者去沙滩玩,梁钧霆一开始很不适应这些活动。后半年他开始慢慢地去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逐渐去朋友那里玩,加上选了摄影课,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很多中国留学生刚到国外的时候总说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把原因归结为语言的问题。“我认为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在梁钧霆看来,主要是那群中国留学生没有正确审视自己,他们误以为出国就是轻松,但实际上压力是一点点递增的。国外中学很少有硬性规定的事情,这看似轻松,实质是需要学生给自己施加压力。
组建高中留学生活摄制队
10年级的时候,梁钧霆选修了摄影课,老师也会安排一些拍摄活动,比如说校运会时,让学生自己去拍摄。就这样,他开始慢慢了解美国的社会。有一天,一位高年级的学姐来找梁钧霆为她们的美食俱乐部当摄影师,学姐的一句话改变了他,“You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你比你想象中的要厉害得多)”。经过不断拍摄美食视频,他越来越熟练。当学姐毕业离校之后,梁钧霆想到自己组建一个社团,专门拍摄高中留学生活,就这样,高中留学生活摄制队应运而生。
这个摄制队由10位中国留学生组成,目前他们已拍摄了将近50集留学生活视频,这些视频在土豆网上的点击量接近50万次,部分原创的视频时长约两三分钟。“摄制一个两三分钟的视频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每个视频都要花十多个小时去完成”。每次拍摄前,梁钧霆都要和老师约好拍摄时间和拍摄场景,后期制作则更是一个技术活。按照一周一个视频的更新频率,梁钧霆需要利用周五周六的部分时间来准备。但正是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也逐步培养了对照片、视频的灵敏度。吴穗琼说,“一个网页的照片我都还没看完,他就哗啦地看完并且挑好了适合的照片”。
摄影,拉近了梁钧霆与外国同学的距离。语言的问题使他初到美国时很少与外国同学玩耍,甚至由于不适应而有点抗拒他们的活动。但是,梁钧霆表示,“第二学期的时候我转出了ELL班,而且因为学了摄影,和外国同学有了共同的话题,所以我慢慢地就和他们聊了起来,英语也因此进步了不少”。
梁钧霆表示,“只要每个视频里能有一点是中国父母不知道的事情,那么我就觉得足够了”。因此,他们拍摄的视频除了呈现留学生活之外,还有一些是关于办事、学习等指导的,比如分享选课的流程。
“美国的选课国的选课很不一样,我们是到了第二年的时候才大概了解那里的选课体系”,梁妈妈说。通过梁钧霆团队摄制的“高中留学生活-选课”这个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高中的选课就像大学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课。该视频简单地介绍了美国的课程分类和学分要求,并演示网上选课的步骤,让读者一目了然。梁钧霆建议,“大家有关于选课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问老师,但我更建议询问师兄师姐,让他们帮忙推荐”。
让吴穗琼感到欣慰的是,孩子通过对摄制队的运营而变得了更稳重,处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虽然长期做视频,但是他不觉得烦,而且有时候为了一个镜头能有更好的表达效果而愿意重新剪辑,在细节上不断地要求自己。这是一种态度的培养,相比具体的学科知识而言显得更有意义。”
年幼出国留学家长操心多
近年来,低龄留学生越来越多。目前,在美国读中小学的中国学生就有3万人左右,绝大多数就读是私立中学,大部分都是住在寄宿家庭中。
这几年,吴穗琼一直在美国陪伴儿子读书。她表示,出国留学虽然对孩子的培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还是需要认真考虑。“一些自理能力不太强,或者说自信不太强的孩子,还不如在国内读完高中再去国外读大学。这样起码孩子还可以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呆多一两年。”
吴穗琼说,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即使是成年人到了美国也会感到巨大的压力,更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十几岁的孩子刚刚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此时被别人打压内心想法的话,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初到国外,孩子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可能经常会被别人说‘你错了’,初来乍到的他们也不敢反抗,因此慢慢地失去了说‘不’的能力。”
吴穗琼认为,“如果还没准备好就让孩子出国读中学,要他们用两三年时间去适应国外生活,我觉得是得不偿失的”。如果是高中想留学的话要么就是父母去陪读,要么就留在国内读完高中,让孩子在大学的时候再去拼。有些孩子一开始不敢去参加国外同学的活动,因为不敢跨出第一步;有些孩子可能又会做得很极端,竭尽所能去讨好同学,但是最终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孩子遇到这种问题时内心很容易烦躁,这时候需要父母的引导。“而且在国外,如果孩子在外面接触很多负面的事情或者不被认可,会有一种破坏性的力量,这个时候有家里人陪在孩子的身边,对孩子进行疏导会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