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枢纽,一直是内地学生留学的热门选择。根据毕马威最新发布的《2025年香港
就业市场展望》报告,香港人才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既面临行业分化的挑战,也迎来了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机遇。对于计划赴港留学或已在港求学的学生来说,了解这些趋势将有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专业选择及职业规划。
一、就业市场:谨慎与机遇并存
1. 行业冷热分化显著
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金融服务行业因银行业复苏和IPO项目回暖,44%的首 席级受访者对招聘持乐观态度。相比之下,创新及科技行业受全球招聘市场降温影响,人才需求从去年的高位回落,24%的机构计划缩减员工规模。消费品市场则因零售持续下滑,员工增长预期连续三年走低。
// 留学tips
金融专业:建议关注银行业、资产管理等领域,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银行业收益指数上升12.5%,为留学生提供稳定就业基础。
科技专业:建议转向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等细分领域,香港特区政府计划投入10亿港元成立人工智能研发院,相关岗位需求将持续增长。
2. 大湾区成就业新引擎
65%的受访企业已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布局或计划三年内拓展业务,创新及科技、供应链、医疗保健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例如,香港数码港举办的“数码港互动招聘博览2025”吸引580余家企业,提供超2000个职位,其中60%与人工智能相关。
// 留学tips
- 参与“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该计划为香港毕业生提供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工作机会,月薪不低于1.8万港元,并可获政府津贴。
- 关注跨境实习项目,如香港科技园与内地企业的合作项目,积累跨区域工作经验。
二、人才需求:技能与稳定性并重
1. 核心技能要求升级
职场对数字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需求持续上升。44%的人力资源受访者将人际交往能力列为三大核心技能之一,而总部位于香港的机构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增长显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重塑传统行业。
// 留学tips
技能提升:选修数据分析、AI应用等课程,参与香港科技园的“AI人才培训计划”。
实践积累:通过香港高校的校企合作项目,如
香港大学与摩根大通的实习计划,提升实战能力。
2. 工作稳定性成重要考量
39%的受访者将“工作稳定性”列为换工作时除薪资外的首要因素,较2024年上升8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在金融、公共服务等行业尤为明显,专业服务领域75%的企业面临人才短缺但招聘谨慎。
// 留学tips
- 优先选择抗周期行业,如医疗保健、教育等,香港医院管理局2025年计划新增1200个护士岗位。
- 考取专业认证,如CFA、PMP等,增强职业竞争力。
四、政策与资源:把握结构性机遇
1. 人才清单更新与移民便利
香港特区政府2025年更新人才清单,新增金融科技、绿色航运等9个专业领域,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可通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快速获得居留权。例如,专利专业人员、飞机维修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旺盛。
// 留学tips
- 选择清单内专业,如香港科技大学的金融科技硕士项目。
- 关注香港入境事务处的“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毕业后可申请12个月签证。
2. 产学研融合加速
香港高校与企业合作紧密,如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华为、腾讯的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此外,香港政府推动“再就业津贴计划”,鼓励企业招聘中高龄人才,留学生可通过实习积累经验。
// 留学tips
申请香港科技园的“创业培育计划”,获得资金和导师支持;参与香港数码港的“AI实习生计划”,接触前沿技术。
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在挑战中孕育机遇,留学生需以动态视角审视行业趋势,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职业目标,制定“技能+实践+政策”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无论是深耕金融、科技等传统优势领域,还是把握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机遇,理性规划与主动行动将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