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开始分享留德经历之前,我想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
我毕业于中国南方的某二本院校,毕业成绩折合巴伐利亚算法在2.0左右,通过大学期间两年不间断的语言学习,大四下学期获得了德福17分的成绩。
毕业后经历了一段四个月左右的专业相关实习后,申请到了德国TU9院校的汉诺威大学的夏季入学。在汉诺威读了一个学期后转申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硕士。
目前已经进入毕业论文阶段,预计将于今年10月完成硕士的学习,历时三年。
在德国留学期间,我也通过不同的社交媒体收到了一些马上要来德国读书,或者刚刚决定要来德国留学的朋友的私信。
他们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对德国的教育方式、留学环境、就业前景非常感兴趣,但是德国大学是不是真的很难毕业?
今天就以我在KIT读书的经历,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德国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以及在德国读书难度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对比半数以上的留德华人,我的背景肯定不算优异。我入学KIT的第一学期时,班上四分之一的同学都是211、985的毕业生,其中也不乏清北的同学,可想而知我在第一个学期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在完成计划内的学业。
不过经历了德国大学的教育后,我逐渐发现留德不易,但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也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点,使我更有信心和毅力去面对留学过程中的难题,即将顺利完成学业。
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首先要说的是,在德国读书和在中国读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非常非常值得体验。
德国大学对学生采取的是一种“散养”的培养态度。大家完全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方向、自由选课、自由退课、自由考试、自由申请Urlaubsemester(休假学期)、自由参加实习等等等等。
在如此灵活的教育体系下,每个人身上的长处都会在某些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当我刚一开始接触到班里的学霸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丝自卑的,感觉自己学习能力和别人的差距很大。但是一些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虽然我的院校背景一般,但我的语言能力还算是比较优秀的。语言好,交流就会变得更顺畅,而且我也是属于那种在课上在课下都比较爱说、比较敢说的学生,从不在乎自己不纯正的表达会不会惹来别人的嘲笑。
在学校里,我抓住一切机会和德国同学交流,不管自己懂的问题还是不懂的,我都会抓住机会去输出,去讨论。在输出的过程中,你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入。而且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从不会自己钻牛角尖,自己在家研究十天半个月,不如去向懂的同学讨教,别人可能半小时就可以给你讲通,所有疑问迎刃而解。
也是因为语言方面的优势,我在口试和小组作业中的表现都比较优异,甚至在两门课程中我还获得过1.0的好成绩。
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借助这些闪光点为自己树立信心是非常必要的。
学会借助教授的帮助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就是借助大学教授的帮助。我在中国读本科的时候,其实和教授的关联是非常弱的,每天无非就是坚持准时上课,期末好好答卷子争取个好成绩,除此之外与教授并无太多的交集。
德国大学的教授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Sprechstunde——谈话时间,或者说答疑研讨时间,大家可以预先与教授预约。
我会很积极主动地预约教授的Sprechstunde,每一次也都会提前准备好两到三个主题,提前思考主题,提前思考我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几次谈话下来,我发现教授不仅仅会帮助你解答你课上的疑问,还会给予你非常多的建议告诉你该如何学习这门课,怎么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应该经常访问哪些网站,可以阅读哪些专业书籍,是否要学习相关的软件,如果学习了对以后求职会有什么样的帮助等等。
我在KIT还参与了一位教授的HIWI项目,大家也可以多多关注自己学校的HIWI岗位,通过HIWI可以有机会学到很多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身临其境地深入了解了教授研究团队的工作,为自己今后的求职积累更多的经验。
与其心理建设,不如纵情体验
就像前面所说到的,德国大学的教育真的是非常值得体验,完全不是一些人所想的那样,每天上课下课跑图书馆,最后考试写卷子拿高分就结束了。
德国大学里真的有太多可以学习的东西,除了专业知识外,思考问题的方式、表达的习惯、遇到困难的处理流程、未雨绸缪的工作态度,都使我在三年内迅速 成长了很多。
大家不要总是想德国毕业难不难啊、到底有多难啊,我觉得应该换一种心态去看待这一段宝贵的经历,将“打怪通关”的心态换为enjoy的心态,纵情享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老师同学带给你的感受,我认为这才是留学德国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