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家长好,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周的启航Openday直播活动。
本次活动的嘉宾依旧是我们的老朋友:段洋和魏潮老师,同时应各位同学的要求,我们这次邀请到了一位计算机科学博士王学长。
王学长目前就读于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主攻计算机视觉领域。活动中为我们带来了博士申请相关的内容分享。

精彩回顾
01
对于博士申请来说,如何看待“三维成绩”?
“三维成绩”:GPA、托福/雅思、GRE,王学长自身的背景是:GPA大约3.7,托福102,GRE322,对此他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的分数不算特别高,中等水平,然后我拿到录取的原因是因为我项目经历、文书,给我弥补了一些不足,从而拿到录取。对于博士申请,个人觉得,这个东西就更加因人而异,因导师和学校而异了。
有的学校是学校招生委员制度,需要你有一定的硬性成绩达标——你的GPA、GRE分数要到线,才会把你的简历留下来。就是学校会有人先审核一遍,然后再把你的简历给导师看。
另一种就是强导师制的一个申请制度,就只要导师愿意要你,尽管你的GPA或GRE稍低一点,导师觉得不是特别介意,你也是可以拿到录取的,当然,这就要学生科研经历或者科研的能力更强一点。
魏潮老师也做了总结和补充:
两种制度各有不同,但是我们未来在申请的时候肯定大家都想多一些选择,这个“硬指标”尽管有一种情况可能不是特别看重,但是我们要努力去提高,因为毕竟有一种制度还是需要达到这个标准的。
02
学长的经历
不论博士还是硕士申请,往往被同学们忽视的实习、科研等经历,恰恰是申请美国学校时最看重的。就这一点,我们来看看王学长的经历:
我当时参加的科研项目其实不少,更多是围绕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比如我会参加了一些独立游戏开发大赛,还有一些相关的项目,这部分其实挺重要的。
当然,不仅仅是说我参加过这个项目,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项目中,你给自己、给团队带来了什么提升?做出了哪些贡献。这些在未来你提交文书,以及面试的时候都是要讲出来的。
另外,导师会看中你的科研经历和他自己研究方向的匹配程度。比如说我是做视觉的,我是专门做object detection这个方向的,那如果你老师看到你有这项方面的项目经历,他肯定会更倾向于录取你。
03
同学们的问题
直播时有同学提出了一个自己当前遇到的问题:
本科期间,有什么找科研项目的渠道吗?
首先最推荐的是找自己身边的、所在学校的老师/教授的科研机会,这个是最方便的,也建议通过这个过程跟老师要推荐信。
第二种就是放眼社会,找一些大厂的科研机构去做实习,比如谷歌,腾讯、字节等;其次可以咨询下新东方的老师,有没有科研机会推荐;像一些暑研暑校经历也是很好的机会。
另外一位同学也问了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
直接入读排名较高的硕士项目好,还是直博入读排名较低的博士项目更好?
这个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比如你就想上好学校,也不管项目是否适合自己,不管未来导师人怎么样,那可以看着排名申,去读排名靠前的硕士项目。就我知道的一些比较好的项目,每年会有一些新入职的老师,会招很多学生,这种可以考虑。
另一种情况,也是我的选择,就是你更看重的是科研,你想要的就是未来做喜欢的事,疯狂发paper,这种情况可以把眼光放长远,看看排名不是那么高的项目,但是老师特别牛,且资源还好。这种情况你毕业后,手里拿着一堆科研和论文,你找的工作也不会很差,甚至还会很不错。
至于说是读硕士还是读博的问题的话,我觉得你可以都投着简历。因为我知道有很多学校。如果觉得你的能力不够,会给你一个硕士offer。也是不错的机会,未来你读完硕士可以继续申请博士,而且读硕士的期间可以把握机会,跟老师搞科研,本校升博士也不是不可能。
那么王学长在当时选校时,是根据哪些因素进行选择的呢?
我当时申请的时候非常坚定的就是做计算机图形学这个领域。所以我综合了一些学校的介绍和新闻媒体上的一些信息,就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做了个排名。
这里打个比方,就比如说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第八,但它排名主要是因为它有很多别的领域的大牛教授,但跟我要申请的计算机图形学没太大关系,那我就不考虑普林斯顿大学了。
因为有的学校它排名很高,但是不开设、或者说比较少开设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专业,而有的学校可能排名比较低,但是如果只看Computer Graphics这一项的话,它排名其实是非常高的。比如说著名的犹他大学,图形学的发源地,其实综排比较低,排名105,但不影响学校项目强,资源好。
04
学长的科研项目
最后,王学长还展示了近期做过的科研项目。
现在屏幕上这个项目是一个CB的项目,其实就是做一个检测。这边是跟生物学院他们一个专门做鸟类的教授合作的。
他的目标是把那个鸟抓过来,然后把鸟捆在那个台子上,拿个照相机去拍鸟的眼睛。然后利用我们的技术去检测细胞的位置,区分细胞的种类,把一件原本需要半年时间的事,用2-3分钟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