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餐饮活动常常承载着深厚的社交意义,无论是聚会、团队建设还是集体活动,饮食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相较于热衷社交的群体,偏好独处、不擅长社交的个体往往对这类社交饭局感到颇为棘手。
对于经常观看日剧的朋友们,或许对那部备受赞誉的美食剧《孤独的美食家》并不陌生。该剧作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下饭日剧,剧中的“五郎叔”形象尤为引人注目。他常常独自一人在各类餐馆中品味美食,沉浸于“孤独的美食家”这一角色中,享受其中。无论是店家还是其他顾客,对于这种“一人食”的现象都显得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何异样。
观剧之余,不禁让人感叹,这确实是那些偏好独处个体的理想天地。无需过多的社交互动,仅仅放松地品味美食,便能感受到无尽的愉悦。同时,这也引发了我们的好奇:为何在日本,“一人食”文化能够如此普遍,被大众所接受呢?
01
#文化影响#
如果去过日本的拉面店或是中国的日式拉面店就会发现“一人食”似乎是日本人的一种用餐常态。那些拉面店里有许多都是一人一席,两人之间还会有一个挡板隔开。
点餐取餐也是直接在座位上完成的,面前的板子一开一合,就会有热腾腾的拉面送到自己面前,十分方便,一个人吃饭也不会被打扰到。
而这样的“一人食”饮食文化其实在日本由来已久,可以说它是日本传统文化催生的一种习惯。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极其在意别人的眼光,他们的生活准则可以说是既不想麻烦别人,也不想让别人麻烦自己。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他们非常不喜欢引起别人的关注。
举个例子,在日本乘坐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但凡还有站立的空间,他们就不会选择和陌生人坐在一起。
所以说一个人安静地吃饭于他们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02
#经济影响#
除了文化基因,经济也是催生这种饮食文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大萧条。国民组建家庭的意愿越来越低,生育率也随之持续低迷;随后官方发布统计数据,在1995年-2015年间,家庭平均规模构成从2.82下降到2.39。
日本政府发布的《食育白书》中也针对3000名20岁以上的国民抽样调查,统计发现,2017年度日本国民在一星期中超过4天独自进食的人数达15.3%,相比六年前的10.2%上升了5%。
这种单身化和独居生活也使得日本人越来越愿意在外面吃饭,“有需求就有市场”,越来越多的饭馆不仅提供种类丰富的“一人定食”外,还在装修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细心考虑到了用餐者的感受。
于是也出现了更多合适“一人食”的设计比如前文提到的拉面馆一人一席还有挡板隔开,都很好地保护了顾客一个人吃饭的隐秘性,使得这样的饮食文化更加普及。
#社会影响#
除开文化与经济的影响,在人口上步入老龄化与少子化阶段的日本,老年人的增多和大量单身男女的出现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这种大环境下,日本人逐渐选择了一种全新的自我娱乐方式来对抗孤独,那就是「独食、独居、独乐」,将一个人的生活安排的妥当,精致而又丰富。
既然孤独成为了人生的常态,那么就不如干脆享受这份孤独。餐厅提供“一人食”的这种“孤独经济”也就逐渐随之发展起来,成为了日本餐厅常见的一种用餐形式。
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到日本旅游的必去打卡地“一兰拉面”。除了美味的拉面以外,独特温馨的单人就餐小隔间也是其吸引人之处。
店内的餐桌均是用挡板隔开的一人小隔间,小隔间内配有自动接水的水龙头、杯架和餐具,前面挡板可拉起供服务员上菜。整个就餐过程中,顾客都处在半封闭的空间里,可以毫无顾虑地享用美食,不会受到任何人打扰。
不过有趣的是,日本政府一开始对“一人食”经济是不支持的,官方曾公开声明:“一人食”会导致国民的身心健康受损。
并且还迅速通过了白皮书——《食育白书》,打算用数据来告诫国民:一个人吃饭时间久了容易患上抑郁症,且一人食的快餐缺少营养价值,容易引发健康问题。
不过,由于遭到国民的强烈抗议,日本政府的态度很快就纠正了过来,转而支持“一人食”经济。
在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国内的单身男女也逐渐增加,人们也开始习惯于一个人吃饭和购物,于是在许多地方都有仿照日本拉面店设计的“一人食”餐厅,可以一个人烤肉一个人吃火锅,许多从前一个人做的事现在单独自己去做也不再显得那么奇怪。
现代的人们开始享受这样的“孤独”,甚至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一个人。
正如孤独的美食家每次开头都会出现的一段话: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在短暂的时间里,他变得随心所欲,也变得“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扰,无需顾忌地大快朵颐,这种行为正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大程度的治愈。”
在独自用餐的宁静时刻,我们得以全神贯注地品味佳肴,无需分心于社交互动,亦能暂时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此时,味蕾得以充分体验,心灵亦能在这短暂的休憩中得到放松。这种纯粹的用餐体验,实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