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及在日本生活的外籍人士,他们在日本面临的最大困扰是哪项规则时,预计其中绝大多数会提及“垃圾分类”。
日本所实施的垃圾分类制度,其复杂性与严谨性在全球范围内均名列前茅,故对于初抵日本生活的人士而言,往往需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部分个体甚至可能感到一定的困扰与挑战。
那么日本的垃圾分类究竟复杂在何处又有多严格呢?
01
# 不同地方不同制度 #
日本的《废弃物处理及清扫相关法律》中,规定各个县市区必须有计划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和收集处理。
国家虽已倡导垃圾分类,但关于分类的具体规范,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而是由各地县市区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
因此,各地居民在丢弃垃圾之前,必须严格遵循当地县市区的相关规定,对垃圾进行准确分类。
对于计划在日本长期居住的人员,在抵达后前往市役所进行住民登记时,通常会接受工作人员对该地区垃圾分类规则的详细介绍,并领取相关的说明资料。这些资料通常采用图文并茂的直观形式,并备有英语、中文等日语以外的语种版本,以确保大家能够迅速且准确地理解并掌握垃圾分类的规则。
在日本,对于频繁迁居的个体而言,每至新的居住地均需重新熟悉并掌握当地的垃圾分类规定,这无疑增加了生活的不便。
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县市区在人口规模、垃圾处理设施数量及处理能力上存在的显著差异。
具体来说,垃圾处理能力较强的县市区,其垃圾分类规则往往相对简化,例如,不单独对塑料餐盒等物品进行分类,而是将其视为可燃垃圾统一处理。这主要归因于这些地区采用了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处理垃圾,不仅不产生有害气体,还能将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从而降低了对垃圾分类的精细度要求。
02
# 严格的垃圾处理方式 #
在日本众多地区,对于垃圾回收的标准有着很高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具体而言,厨房垃圾需确保水分完全滤除;炸物后的油,需通过布或纸张的浸入或凝固处理;纸尿布在回收前,需先将污物冲入便器,并揉成小团,以确保不对公共卫生造成影响。
对于硬纸板类垃圾,应将其折叠整齐,并使用纸绳捆扎成十字形状;牛奶盒在回收前需进行剪开、清洗和摊平处理;塑料瓶盖和塑料包装纸需单独收集;瓶罐类物品则需经冲洗后,方可进行回收处理。这些规定确保了垃圾分类回收的高效和准确。
03
# 非规定时间不能乱扔垃圾 #
在日本,尽管各地区的垃圾分类制度存在差异,但垃圾回收的时间均经过严格的规范化设定。具体而言,实际的垃圾收集日期会根据所在市或区域的不同而有所调整,然而,居民普遍需要在回收日的上午8点之前,将垃圾投放至指定的收集地点。对于居住在公寓的居民而言,建筑管理部门通常会在公寓一楼公告栏或垃圾收集场附近张贴详细的垃圾收集时间表,以确保居民能够准确了解并遵循相关规定。
在日本,对于垃圾处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居民需使用半透明或透明的垃圾袋,以确保垃圾分类的正确性和可追溯性。若违反规定,在非指定日期丢弃相应垃圾,将不仅导致垃圾被退回至居民家门口,还会在门上显著位置贴上“违反规定”的标签,以示警示。此外,对于部分垃圾如有害垃圾和家电等,由于处理难度和安全性考虑,一年仅设有两个月的特定时间进行集中回收。此举旨在规范垃圾处理流程,保障环境整洁,同时也为市民之间提供了相互监督的机会。
尤其是大件垃圾在日本的回收相对来说会非常复杂:
1.上网搜寻居住区域的大件垃圾受理中心(粗大ゴミ受付センター)。
2.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清运日期。
3.到指定商店购买正确金额的大件垃圾处理券贴纸(有料粗大ごみ処理券)。
粗大ゴミ受付センター的官方网站已明确公布各类家具家电的处置费用明细表,并详细说明了处理券贴纸的枚数及其类型(A或B)。根据常规定价标准,“A”型贴纸的售价为200日元,“B”型贴纸的售价为300日元。
在多数地区,对于棉被、微波炉等小型物品,其处理费用固定为400日元。然而,对于沙发、床垫、书架等大型物品,处理费用则因物品体积和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费用在800日元至2800日元之间。
4.在处理券贴纸上写好您的名字,然后将它贴在您要废弃的大型垃圾上。
5.在清运日期当天早上8点之前将您的大型垃圾放在指定地点(例如公寓大门口、停车场等)。
04
# 街上稀少的垃圾桶 #
在日本,马路上的垃圾桶设置相对较少,这一现象往往使游客及当地居民感到困扰,尤其是当他们需要丢弃垃圾时。此现象与日本复杂且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紧密相关。鉴于公共区域垃圾分类的完整性较低,相较于家庭垃圾中详尽的分类,公共垃圾的资源回收率并不理想。因此,日本政府并不倾向于在街道上广泛设置垃圾桶。通过鼓励民众将垃圾带回家自行处理,并结合统一的回收机制,此举不仅提升了垃圾处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相关经费的支出。
05
# 具体的垃圾分类 #
日本的在日本的城市垃圾分类方法中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六大类:
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性垃圾、有害垃圾、超大件垃圾及环卫部门不负责收集的垃圾。
接下来我们具体说说前五类:
1.可燃垃圾
日本的可燃垃圾基本上就是生活垃圾,平时日常生活中用的厨房用纸,餐巾,厕纸,还有衣服鞋子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可燃垃圾。
2.不可燃垃圾
在日本不可燃垃圾主要包括:塑料类、金属、玻璃、陶瓷制品、橡胶、皮毛类、刀类、针、电灯泡、荧光灯等。
3.资源性垃圾
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
4.有害垃圾
荧光棒、干电池、体温计(用水银的体温计)等。有害垃圾口袋上必须注明“有害”二字,充电电池尽量回收到商铺的回收箱。未使用水银的体温计属于“不可燃垃圾”。
5.超大件垃圾
家具、电器产品、自行车等大件物品,回收必须提出申请并且需要收费。
日本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其根源或可追溯到本地资源的相对匮乏。通过细致的分类,垃圾得以得到更为妥善的处理。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采取填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可回收的垃圾,则通过合理的回收再利用,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实现物尽其用。
日本道路之所以保持高度的清洁与卫生,得益于其细致严谨的分类制度。这种分类方式不仅规范了垃圾处理流程,也促使广大民众在丢弃垃圾时持有谨慎且认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