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普通高中的学生在竞争激烈且目标明确的高考体系中,由于缺少专业的升学指导,往往忽略了升学规划的重要性。而一个良好的升学规划和路径选择,极有可能成为帮助学生及其家庭实现社会阶层跃迁的关键一步。
高考是学生未来能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深入学习热门专业、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并获得满意收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普通工薪家庭实现社会流动的路径。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升学规划”和“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和工薪家庭来说,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做好普通高中的升学规划,必须重点关注三个关键环节。
高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新高考选科(高中生涯规划的起点)
新高考改革后的选科制度与以往的“文综/理综”模式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实行了“3+1+2”和“3+3”的选科模式。新高考选科制度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允许学生在小三门选考科目中跳出传统的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框架,进行自由组合。
高一和高二阶段的重点是重视综合素质评价(高中生涯规划的指南针)
为了解决高校招生中“唯分数论”的问题,新高考改革方案强调了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依据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中学校会为每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内容涵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相关信息将统一录入各省(市)的综合评价平台系统,用于高中学校学生教育、高校招生录取以及社会机构或用人单位的参考。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在相同分数的情况下,可以成为优先录取的依据;在统一高考、综合评价、高职录取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成绩将占有一定权重。例如,在北外、昆杜等学校的综合评价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中的校内外活动和竞赛背景经历,将作为学生的有力软实力展现给招生院校,这不仅关系到是否能通过初审,在录取时也占有一定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