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正在准备留学美国的同学们聊聊关于“撤回offer”这个话题。留学之路漫长而复杂,尤其是在准备阶段,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一些可能导致offer被撤回的关键因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希望大家能够警惕以下行为。
首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虽然大多数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估是否发放offer,但有时候,如果学生的行为与学校的价值观和政策不符,学校是有权撤回offer的。比如,在2022年,有一位中国留学生被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结果导致被学校取消了入学资格。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谨慎,避免发表任何可能引起争议或误解的言论。
其次,拿到offer后,我们不能放松对学术成绩的要求。根据美国大学招生顾问协会的一份报告,至少有21%的美国大学曾经因为学生在高三阶段的GPA成绩下滑而撤销了他们的offer。这主要是因为高三阶段是学生学业压力大的时候,同时也是大学录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忙于准备签证、申请奖学金等事务,很容易在学术成绩上分心。因此,为了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入学,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学术成绩,尤其是在高三阶段。
总之,留学美国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行为而失去已经获得的offer。希望大家能够在准备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稳,顺利实现自己的留学梦想。
在申请美国本科的过程中,各轮次之间的截止时间不同,而早申时期的录取通知具有独特的约束力。一旦被ED阶段申请的学校录取,学生就必须接受该大学的录取通知并撤销其他大学的申请。
由于常春藤盟校和其他优质名校的申请者重合度较高,各高校的招生办公室会共享ED轮次通过的申请者名单。因此,学生不要以为在ED申请阶段可以偷偷申请多所学校而不会被招生官发现。
在高中阶段或获得录取通知后,学生可能会遇到学术或行为方面的问题。专家指出,即使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也并非完全无缘名校。如果学生在申请材料中主动交代、不隐瞒,并解释清楚原因,消除招生官的顾虑,这通常比被招生官核查到要好得多。
大多数大学在申请时会要求学生主动披露求学经历中出现的任何学术或行为问题。学生在填写申请表前,必须签署一个诚信条款,声明他们在申请中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该条款会警告学生,如果出现瞒报或虚报的情况,可能会影响终的录取结果。
因此,如果学生在被录取后出现问题,应该主动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招生办公室联系,解释清楚。这样的处理方式通常比事后被发现要轻很多。
根据NACAC报告,有35%的录取通知被撤销与学生存在违纪行为有关。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校内的旷课、作弊,以及更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暴力、贩毒等。
根据The PIE News在2020年进行的调查,超过三分之一的招生官表示他们会利用社交媒体(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等)来了解申请者,这一比例较前一年增长了25%。随着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趋势预计还会继续增长。
因此,我们必须提醒那些崇尚“言论自由”的学生,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公开场合,绝不能使用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的词汇!在群聊中,也不能散播暴力、淫秽等不适当的表情包!除了要谨言慎行,还需要遵守学校规定,不触碰法律的底线。
学生应该意识到,在数字时代,他们的社交媒体行为可能对大学录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他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网络形象,确保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会给大学申请造成负面影响。
NACAC的报告显示,约有29%的撤销录取通知与学生申请信息与实际不符有关。这突显了美国大学对学生诚信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在学术成绩还是在其他申请材料上,任何企图通过欺骗手段蒙混过关的行为,一旦被第三方机构揭露或受到他人的举报,后果几乎是不可挽回的。
因此,我要郑重提醒所有申请者,在入学前务必确保按时提交所有必要的文件。这包括但不限于高中三年的官方成绩单、毕业证书以及官方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每所大学都有其特定的提交截止日期,通常是在7月1日或7月15日之前。建议一旦取得所有成绩单和毕业证书,立即将其发送给即将入学的学校。
此外,确保所提交的材料与申请时所填写的成绩单信息完全一致且真实可信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被发现申请材料中存在、替考或其他不诚信行为,录取通知书同样会被撤销。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如果申请的项目对高考分数有要求,务必及时与学校沟通并处理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