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收费制度主要涵盖学分制和学年制两种模式。学分制,其典型代表为美国,主要依据学生所需修读的学分数与每学分的学费金额来确定学费总额。相对而言,学年制则以每年固定学费的形式进行收费,英国是其主要代表。本文将重点探讨学分制收费模式。
学分制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伴随选课制的兴起和美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而逐渐确立。其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因此被世界各国大学广泛采纳并延续至今。美国作为学分制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其学分制贯穿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整个过程,有效适应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灵活而多样的特点,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是早期实行大学学分制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大学学分制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在美国,绝大多数高校采用学分制。多数实行学期制的高校要求学生修满123个学分才能获得学士学位。美国大学学分制的主要特征包括:选课形式的多样性、学制的弹性化、学业评价的绩点制、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分转换的认可性,以及文、理、工交叉的通才教育。对于我国而言,可借鉴之处在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增加选修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导师制,逐步建立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分认定制度。
在美国的高等院校中,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学分”为衡量标准。为了获得学位,学生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学分,并完成所选专业规定的课程。不同课程的学分各不相同,一般根据课程学时数来确定。学校对学生修读的高学分和必须修读的低学分都有明确规定:取得两年制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修满60至64个学分;取得四年制学位的学生需要修满120至128个学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在一至两年内必须修完30个学分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对于初到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建议第一学期先选修学校规定的低学分课程,然后根据个人能力做出适当选择。
作为当今全球主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之一,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与导师制相结合,建立了一系列包括重修、重选与补考、免修、免听、成绩考核与评定计分,以及毕业、授予学位等在内的管理制度与规定。实施学分制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业务专长,实现因材施教;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个人兴趣,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分制之优势分析
学分制作为一种灵活的教育制度,赋予了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在此制度下,学生不仅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自主选课,从而拓宽了学习领域,还能够在满足学分要求的前提下提前毕业。此外,学分制还允许学生在需要时选择休学,投身于创业或工作实践,之后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业。
在学分制框架下,教学成为大学为学生提供的一种服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多样化的教学服务中做出选择。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学分制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还有助于促进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优化。
在学分制收费方面,美国大学每个学分的价格因学校性质而异。私立大学通常收费较高,如哈佛大学的每个学分价格近$1500/credit。相比之下,公立大学如加州州立大学体系的学费相对较低,每个学分约为$500。此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费也存在差异,理工科或实验类课程通常较贵,而文科和社会科学专业则相对便宜。
对于美国的公立大学,学分收费政策通常会对本州学生给予优惠。例如,本州学生的学费通常较低,而外州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学费则较高。对于计划在美国大学转学的本国本科在读学生而言,认真准备在读课程的成绩评估至关重要。详细的评估结果将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学分减免,从而节省学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