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以后去哪上学?”
“朋友的孩子在国际学校读书,我们也在考虑。”
“不希望太注重考试和分数,可能会让孩子出国吧。”
这是2019年冬天,疫情来临之前,与很多家长聊起孩子的教育时最平常不过的对话,国际教育似乎成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下一代孩子成长的期待。

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在类似这样的对话中,曾经满心憧憬的国际学校却在不知不觉间被蒙上了一层焦虑和担心。这种情绪在近两个月的择校展、教育展、开放日、探校等活动中可见一斑。

让留学计划遭遇变数的除了新冠疫情的肆虐,还有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特别是中美关系面临的严峻局面。这使得原本就令家长揪心的择校变得更加复杂。其实家长大可不必如此焦虑,因为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潜在问题会被无限放大,尤其又是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会刺激人们的紧张神经,而且事实情况也并非如此悲观。
据《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20)》调查发现,83%的中国国际学校学生家长表示不会因为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原因为子女转学。中国国际学校的市场吸引力并不会受到疫情和国际局势的过度冲击。

因而是否选择国际教育、是否出国留学,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理性选择才是王道。
其一,疫情对留学的影响是暂时的。有媒体报道称,目前新冠疫苗已在英国、加拿大、巴林、美国、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获批。可见随着新冠疫苗的研发上市,人类在可预见的未来最终能够战胜病毒,并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其二,国家对出国留学的支持态度未受影响。从《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的正式印刷,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日前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表示,着力鼓励出国留学,教育必须面向世界。这意味着教育对外开放依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且有加大的趋势。
其三,今年,我国的国际学校在数量上仍然呈高速增长态势。据新学说在线四库全书的数据显示,在今年9月落地招生并进入正式运营状态的新学校共有53所,在数量上与去年的65所相差不大。
其四,很多发达国家对于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留学生依然保持欢迎态度。《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20)》指出,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美国高校和学界对众多中国学者在科研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对美国的支持给予充分认可;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挪威等不少国家针对疫情也都出台了积极的应对政策,帮助国际学生完成学业。

当然,与这些外在因素相比较,由于出国留学路径和结果无法预测,还会受到瞬息万变的国家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影响。因此,小编认为,择校前还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比以往投入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唯有如此,在这个充满变局的时代,孩子们的成长才会多一些体验与经历,也才会在国际化这条路上走得更加淡定与从容。
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惑,欢迎大家
在线咨询
专业老师,
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
答疑中心
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
免费评估
,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