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也有自己的说话术。
但是悲剧的是,我们在中国不管学了多少年英语,对这套说话术,毫无接触。稍微礼貌点句子的就只会说“Could you...please?”殊不知,斯坦福在对于国际学生第一天新生Orientation的时候就说,不要经常用这个句子。这个用法是不够礼貌和客气的,虽然是问句,虽然里面有“please”,但是还是一种要求的和轻微命令的语气。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刚来到美国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上课发言:插不上话。
虽然美国人在侃的那些内容有些很浅显不是什么真知灼见,但是他们就是在那里滔滔不绝。有你举手的功夫,或者你在头脑中组织语言的时间,人家已经侃了半天了。我们教育学,一堂课两三个小时,老师说话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是大家在神侃(围绕着阅读材料,理论,案例)。如果是你是学文科和社科的专业,这种情况你肯定不陌生。
课堂发言的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
一,这个占期末成绩的30%,比期中考试还多;
二,你上课老是不发言,大家会认为你什么都不懂,大家不会很看得起你,在课外生活中会被边缘化;
三,你上课老是不发言,老师会认为你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这个课不感兴趣或者没有读阅读材料。
最开始,很多人曾经尝试过,硬是挤进一段对话,但是感觉很唐突,在同学和老师的眼神中你是看的出来的。小编认为,问题还是出在中美课堂发言的方式不同。中国都是老师问一个,学生答一个。学生要举手,所以很有秩序。每次都要老师的讲解贯穿在学生的发言之间,所以学生之间没有对话。所以学生发言的时候不需要说些承上启下的话。
而在美国,没什么举手,你有的时候需要一个手势(抬下手)或者一个声音(Ummm, Yeah, Well之类的)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即可开讲。一堆同学之间要讲N个回合老师才说话。这个时候,如果你加入到一个对话,就非常需要承上启下,需要和别人互动,需要总结别人的话,需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话和前面一个或者几个人的话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可以是:补充,反对,支持,提问要求澄清,他说的理论自己举个例子,他说个现象自己升华抽象成规律和理论,或者要新起个头说下一个话题,等等各种。(有个读者在下面留言说:“这不就是国内老师最憎恨的‘接话头’吗?”但在美国,老师却很喜欢这样。
所以,一定是刚开始的时候,留意别人都是怎么说的。其他人在上课的时候笔记记得都是讲的理论和学科的知识,自己要记得的是人家怎么讲话,怎么开始,怎么反驳,怎么提问等等。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编和大家分享下。这些叫conversational gambits。
表达自己意见:
I think that... * 最简单的
It seems to me that... *可以用作表达意见,或者summarize或者confirm对方说的话。
I would argue that...*这里面用would来弱化语气。
Just to go along with what you said...*感谢读者下方留言提醒我这句话,真的很好用,承上启下。
![]()
同意或者反对:
I agree with you. *最简单的
Building on what XX has just said....
I am with you..., but [main point]. * 这里I am with you不一定表示同意也不一定表示反对,它主要的意思是说“你说的我听懂了/我跟上你说的了。”
I follow your logic, but have you thought about/considered this...[main point]...? *和上面一句话的逻辑是一样的:“你说的我明白了,但是...”
谦虚的反对:
Correct me if I’m wrong, but isn’t [a different topic]...?
I’m not an expert on..., it seems to me that...
I might be wrong, but...
I suspect that I lack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is aspect, but here is my two cents.
需求帮助: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talk to you about...*一般都是用过去时,在email里面也是如此。而且,虽然was wondering/hoping这种进行时看起来很怪,但是用法就是这样子的。
I was hoping that if I could talk to you about...
I was wondering if it’d be possible that you...*
Sorry to bother you, Professor X....
有时,到一个新的集体,只要最开始的时候把自己话很多想法很多的名声坐实了,之后就很少人和你抢话了,你说的慢的时候,大家也耐心的等着听,不会直接把话抢过去。上面的句子不是万能的。但是其实,仔细想想,最好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把这些句子抄下来或者背下来。而是鼓励自己能在生活中留意一遍,收集一遍,分析一遍,实践一遍。这样,你掌握的不只是一堆句子,而是一套不同场合同样适用的方法。希望小编的这些方法能够让你在美国留学课堂上发言能够得心应对,能够对你有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