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谁发明的?
关于这个问题,不妨先从“上学”说起。
网络上信息海量,拥有着多种不同的回答。有人说:“上学是孔子发明的。”由私人讲学的开创,至富庶人家的私塾,“上学”逐渐演变而来;也有“董仲舒发明了上学”的说法,因其喜爱读书思考,便在30岁之后开始大量招收学生,为学生们传授知识;还有人认为,是18世纪的普鲁士人,也就是现在的德国人,发明了最接近于现代的上学模式,即所有学生在固定时间和固定教室上固定的课,按照年龄匹配相应的课程……
而在考试的起源上,资料显示,西方第一个提出“考试”的人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他强调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检测其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中国的后赵开国皇帝石勒也是考试制度的创始人,他设立管学招生,过程十分严苛,后来的科举制度也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的……
对于此类“谁是第一”的问题,历史上往往众说纷纭,非历史学或教育史学专业研究者恐怕很难加以考证。
那么,我国高考制度又是怎样出现和发展的呢?
1905年,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的高考招生制度,更具有公平性;1977年,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重新恢复,不同年龄阶段的考生涌入考场……2003年,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的6月7、8、9日……
时至今日,我国高考制度已逐渐完善和成熟,以更好地适应当前优秀人才公平选拔的需要。
高考制度并非独一 无二
诚然,并非只有我国存在着高考制度,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都需要经过这一阶段的历练,向着更高层次的知识殿堂奋力拼搏:|
日本
作为人口密度极 高的亚洲国家,日本也有着同样严格的选拔考试。与我国不同,日本的高考时间跨度很长,通常是从1月持续到2至3月,因此在备考冲 刺阶段,考生很容易便感到身心疲惫,压力巨大。
此外,在高考前夕,和中国的妈妈一样,日本的妈妈们也会为考生在寺庙祈福,考试当天还会为考生准备猪排饭(在日语发音中,谐音“胜利”),希望孩子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可见,对于日本高考生而言,高考也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美国
被我们熟知的美国高考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其成绩是申请美国高等教育院校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指标之一。SAT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实践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间在每年3月、5月、6月、10月、11月和1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以及8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举行,一年可考7次,考生可以选择其中最 好 的成绩进行申请。
但多次的考试机会,并不意味着美国高考非常“简单容易”,如果期望申请到优质且排名靠前的院校,亮眼的SAT成绩仅仅是美国高考的其中一项,申请者还需通过竞赛、实践等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英国
A-Level是最传统的英国高中阶段课程,也是英国大学入学申请的重要参考指标。当学生们在选择A-Level学习科目的时候,需要与本科申请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例如学生本科阶段选择商科方向,那么学生就应根据不同大学的录取要求,在A-Level阶段选择数学、经济、商务、会计等课程。
以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为例,除去日常课业、模考的权重,申请者的A-Level成绩须至少达到学校相应专业的申请要求(如A*AA)。此外,学生申请牛津、剑桥以及部分大学的专业时还需参与笔试、面试竞争。故而,想要升入享誉世界的英国知名学府,也并非易事。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英、美、日式“高考”,还有法国每年6月的“毕业会考”、韩国每年11月中旬的“修能”大考……各国高考的形式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但其目的都是为了从众多的学子中,选拔出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