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中国的国际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并无“国际学校”- -词。国际学校最早出现在80年代北京的使馆区。美、英、澳、加和新西兰五国大使馆合办北京国际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二 国际学校分类
★为外籍人士子女开办的学校
专门给外交人员、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等外籍人士子女开办的学校
★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或国际班
只限于非义务阶段的高中。根据最新的政策,不再审批新的公办学校国际部。已存在的国际部,也会与公立学校逐步脱离
★民办国际学校
民办国际学校有民间资本,也有国有资本。主要招收中国学生,也是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快的
国际学校
三 国际学校课程分类
1 IB国际文凭组织IBO,为全球学生开设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
2 A-Level英国高中课程,是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
入学考试课程;
3 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其适用于全球计划前往美国读本科的高中生;
4 IGCSE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是目前国外14岁至16岁全世界考试最多人数的体系之一,也是CIE剑桥全球测试的一部分。
注:
开设国际课程要在教育部备案,且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开设外方课程。
很多国际学校是双轨制运行,即国家人教版教材和国际课程教材同时并用。到了高中阶段,再全部采用国际教材。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开始在中国国家课程体系框架内,做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加强中文的教育。
四 我国国际教育历经的4个阶段,国际教育公司寡头地位仍未形成
《民促法》的修订将带动民办国际学校、双轨制学校和双语学校等,国际教育市场将快速发
展,也为语言培训、游学、出国服务等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留学需求旺盛、教育消
费升级、升学竞争激烈和素质教育加强四位一体,促成国际学校需求持续旺盛。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学龄人口以及基础教育市场,经历了四十几年的发展,国际学校在中国
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差异化道路。纵观国际学校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1 萌芽期(1969- -1989): 在北京建立了第- -所国际学校,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以及主要
针对使馆子女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这个阶段的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外籍子女学校。
2探索期(1990- -199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吸引着大量的外企进入中
国,外籍人士对海外教育的需求使得外籍子女学校成为主流。
3快速发展期(2000- -2019): 在此阶段,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高净值人士的壮大,留学热
潮,二胎政策,是推动国际学校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国际学校中,由于2013 年公布的
《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公办学校国际部数量开始下降。民办双语学校
开始成为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带 动着市场的发展。
4 整合期(2020-未来): 市场将进一步分化, 头部逐渐显现,品牌化和集团化的国际学校集团将形成规模化效应,加大行业壁垒,扩张速度下降,同时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中国国际教育发展史

现有民办国际学校的主要参与者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上市教育集团:起步于某个特定地域,并在上市后进行全国性的扩张,包括博实乐教育、枫叶教育、海亮教育、成实外教育集团等;
2区域性教育集团:早期依托于体制内资源,在当地建立口碑和品牌,在周边区域逐步发
展;
3外国教育集团:拥有海外的教育资源以及品牌效应,希望能开拓中国这- -高增长的国际学
校市场,选取一线城市进入,逐步向经济实力和人口增量突出的一二线城市发展,如惠灵顿
公学、诺德安达、德威等。
五 我国国际教育学校市场格局

【免责声明】
1、个别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2、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