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嘉宾:
吕伟胜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杭州新东方学校校长
对话嘉宾:
黄逎毓 台湾师范大学家庭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关 颖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魏 敏 北京齐家盛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萨提亚模式资深导师、咨询师
主持人(吕伟胜):各位尊敬的嘉宾,各位亲爱的家长,非常荣幸能够担任本次分论坛的主持人,我叫吕伟胜,来自新东方杭州学校。很荣幸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将要邀请上来对话的三位嘉宾,他们是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家庭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黄迺毓老师;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老师;北京齐家盛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萨提亚模式资深导师魏敏老师,有请!。
我自己也是一位家长,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中国的大部分家长在当父母之前,其实是没有受过培训就直接上岗的。但是因为我在新东方工作了12年,已经参加了7年的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几乎读了所有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出的书籍以及嘉宾的著作。所以我自己在当父母之前,已经受了充分的培训,所以特别有信心能够培养好我的孩子。今天的主题是“孩子的声音”,我想首先请问一下三位嘉宾,你们怎么看这个话题。
魏敏:我想聆听孩子的声音,在我学习萨提亚的经验来看,就是真的把孩子看成一个生命。当我把他看作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满足我对我的孩子的期待的时候,我就真的能够看到这个生命的独特,他所呈现出来的这个生命特别的需要。当我们看到这些也能理解这些,并且陪伴这个生命去一路成长的时候,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很美好的回忆。

黄逎毓 台湾师范大学家庭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黄迺毓:我们很熟悉的是好孩子是父母教出来的,可是好父母又是谁教出来的呢?是专家吗?其实如果我们是一个聪明的父母,应该跟孩子学。因为其实孩子一直在跟我们传递他的需要跟想法,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把我们的想要放在孩子的需要前面,所以我们就听不见。那听不见呢,当然就是两个人的戏码不一样,我想大家如果爱看戏的就晓得,当你那个角色掌握不好,不管你声音多大,那个戏是不好看的。
我的一个朋友叫黄维仁,是一位婚姻专家,我很喜欢他的名言就是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那倾听又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是听不到声音,我们可以hear,耳朵没问题,可是我们并没有listen,并没有去听见。作为一个老师,我也在常常在学生给我的反应里,去听到很多东西,然后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所以对我们来讲,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声音很大,如果真的是想当好老师、好父母的话,其实让孩子来教你。
举一个例来说,像科技的东西,我学的比学生慢。我常常一边使用一边问学生,有时候也会忘记,如果我不常用一个功能,就会一问再问。有一次我跟学生说,对不起,我已经问了三四遍,老是忘记。他回我一句,他说老师没关系,你肯学就不错了。那我就想,想好久,因为这句话虽然很简单,可是我就想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第一个,他可能看到大学老师是不肯学的,因为觉得自己已经知道够多了,或是脸皮太薄不太敢问学生,他可能看到很多大人是不肯学的。当然平常不会去指责老师,可是当他有这个机会的时候,他这样地勉励我,让我非常高兴,也不会觉得你在侮辱我,反而觉得这个学生真的是看得懂我是一个好学的老师。所以到底孩子看到什么,不管他多大,当他讲出一句话的时候,你能不能停下来想一想,还是觉得这就是幼稚的反应。
我记得有一个父亲跟我说,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小时候就很辛苦,很努力,白手起家。当他当了父亲以后,他就尽其所能。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缺憾,非常希望孩子不要再重复。他就餐餐会跟孩子说,你看你这么好的命运,我小时候什么都没有,靠自己工作努力,多么辛苦,你看你现在什么都有了。那后来一直到有一天,那孩子就跟他讲说,爸,你很羡慕我有你这样的爸爸,可是我很羡慕爷爷有你这样的儿子。他当然也可以很生气,儿子不识好歹,可是这个爸爸毕竟是一个聪明人,他马上想孩子讲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他才看到其实他剥夺了孩子奋斗的机会,他孩子多么想跟爸爸一样,也可以吃点苦,也可以长大以后回头看说,I did it,我做过了,我努力过了,而且这些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可是他都没有机会,因为爸爸会通通给他弄好。可是这个爸爸也很让我感动,因为他懂他,他知道孩子不是在挑战他,也不是在嫌他怎么样,这个孩子是在表达他的心声。所以我觉得孩子爱父母,就像父母爱孩子。可是很多时候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跟我们讲的时候,其实很多父母是错过了那个学习的机会。所以专家告诉你的真的很有限,可能你走出这个大厅就忘光了,可是你的孩子在你身边,天天在教你,恭喜你。

关 颖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关颖:在1989年联合国制定了一个《儿童权利公约》, 90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申请批准加入这个公约,在那之后,我们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从那儿之后我们制定十年一个儿童发展纲要。我想说研究儿童问题,讨论家庭教育问题,不能不知道儿童权利。那么比如儿童权利其中有一个参与权,实际上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在儿童权利公约里面明文规定说,当你去决定未成年人相关事情的时候,作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那么应当告知孩子,这是一点。
再一点就是要听取孩子的意见,当然是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这个基本思想实际上是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里都有这一方面的内容。所以今天的这个圆桌讨论主题叫做“倾听孩子的声音,呵护孩子的心灵”,从上午到下午,很多老师都涉及到这个问题,尊重、尊严,包括大人说了算,不拿孩子当回事。其实要我说,就是一种对孩子、对儿童权利的一种漠视或者说是一种侵犯。
我是搞社会学研究的,那么我认为家庭教育,实际上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那么这两方面的互动尤其应该关注两个基本点。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权利,那么孩子的四项基本权利是什么呢?叫做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因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有几十条涉及儿童权利的条款,非常具体,那么国际社会概括成四大基本权利,这是我们做家庭教育研究,做儿童工作首先应该了解的。
再一个方面就是说我们作为家长,作为成年人,包括老师在内,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这是家庭教育尤其要关注的两个基本点。那么从圆桌的主题来说,倾听孩子的声音,实际上是对孩子参与权的尊重,要告知、要听取孩子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讲,呵护孩子的心灵,呵护的好与不好,取决于成年人自身的教育素质。所以这个主题点的特别好,不仅仅把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提出来了,而且切中时弊,因为也恰恰是家庭教育当中,幼儿教育当中,在这两个方面存在很多方面误区。实际上,我们把这些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误区分解开来,认认真真地去看一看。当我们了解了儿童权利所涵盖的这些内容之后,那么其实这些误区、罪状都可以归因于漠视儿童权利和家长自身素质的缺陷。
现在家庭教育当中的很多问题,恰恰是忽视了倾听孩子的声音。我们习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用成年人的思维去分析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成年人违背了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又不屑于去听孩子的意见,自作主张去采取一些教育行为。有人说孩子跟家长对着干,是现在家庭教育当中特别让父母头疼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成年人把自己放在了跟孩子对立的立场上去认识孩子,对孩子的认识没有考虑到他的特点、发展规律、成长规律。
那么另外一方面,当孩子跟我们去争辩,或者表达自身意愿的时候,可能我们成年人又会借着自身的这种,对孩子的权威去压制孩子,去左右孩子,实际上把孩子的参与的意识和发展的权利剥夺了。再比如,孩子经常被看到,就是没有被听到。也就是我们听到了,但是背后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有时候孩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能是站在他的立场上,那么我们成年人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他,可能就是问题。比如老师课堂上讲什么东西是对称,然后让同学们举例子,然后孩子就说了,说妈妈的乳房是对称的,人的屁股是对称的,然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就说他刻意搞破坏,然后报告家长说他扰乱课堂纪律,这孩子回家被一顿打一顿骂。
其实孩子说错了吗?没有啊。因为孩子不会考虑到这些部位在成年人看来是隐私,会避讳。因为孩子是直观的,他的特点就是说口无遮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就很感性的这样说了。那么成年人打他的孩子,孩子不明白,怎么屁股和乳房就不是对称的了吗?不是对称的不就不正常了吗?所以当我们思考孩子的问题,认识孩子的问题的时候,要看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要想呵护孩子的心灵,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同时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去探寻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认识到孩子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如果我们自己不改变,总是站在成年人的立场上去思考孩子的问题,不听孩子的声音。即使听到孩子的声音,只是看到表面,而没有看到背后合理的理由,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教育绝对成功不了。
主持人(吕伟胜):好,非常好!伟大的阿拉伯作家纪伯伦写了一首诗,“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是明日的使者。今天在座的各位很多不仅仅是家长,同时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那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把一些新东方家庭教育的理念,把专家们的观点回去带给所在城市的更多的家长朋友们,让更多的家长、老师都能够了解这样的理念,从而真正教育好孩子,让我们共同地多多聆听孩子的声音。谢谢大家,谢谢三位嘉宾,谢谢!
想了解更多留学指导,欢迎在线咨询深圳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顾问,或者致电深圳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755-83649696
或网络预约参与7月11日前途出国国际教育展,获得与老师一对一咨询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