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其实,家是起点,也是终点,别离亦是相聚的起点”

近期《小别离》正在热播,小编下班回家也会赶点打开电视凑个热闹。《小别离》是国内首次聚焦“低龄留学群体”,以中学生教育为题引的电视剧,重点表现了三个家庭同样面对“要不要出国留学”、“出国留学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等问题时完全不同的想法和行动,这也是当前社会几种家庭的典型形象的反映。该剧直击中国式教育问题,围绕家庭亲子关系,讲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留学产生的一系列故事。
富裕家庭:
学费不是问题,只是儿子太叛逆,成绩不好,国内只能读职高,父母无法教育,于是乎,“送出国”成为双方的首选。回国后子承父业不愁找工作。
中产家庭:
黄磊和海清是一对正宗的中产阶级夫妻,一个医生一个公司高管,收入稳定,在“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还是重视家庭完整”的选择上摇摆。对于“孩子留学”的事情则表现得更为理智,根据孩子的自己意愿以及学习情况决定。
普通工薪家庭:
社区医生和出租车司机一家则是小康之家的代表,生活拮据但平实,父母最大的安慰是有个学霸女儿琴琴,每次考试都能进年级前十。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前途,送孩子出国成了母亲吴佳妮的愿望,她认为现在国内竞争激烈,即便考上好大学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唯有出国镀金才有未来。但是家庭条件一般,因为孩子的留学费用,遭遇职场和情感的双重挑战。 工薪阶层的父母更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他们把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超越原生家庭的生活水平,活得更为洒脱,而不是像父母一样为了柴米油盐操心操劳。
三个家庭面临三个留学问题:
朵朵面临的是“去留学还是不留?”
学霸面临的是“想留,但你有没有资格(钱)留?”
富二代面临的是“钱不是问题,但孩子愿不愿意留?”
生活确实是很残酷的,这点无人反驳。
国内的教育体制不如英美国家,这点也是事实。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者说,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是所有家长的愿望。
所以,《小别离》展现出来出来的的留学问题,大家是否有答案呢!
问题一:“去留学还是不留?”
去!道理很简单,因为对孩子而言这叫进退皆有路。就连“国民老公”王思聪都力挺低龄留学,他说:出国留学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完全不同的经历。你25岁、35岁、5岁出国肯定是不一样的经历。对我自己而言,我岁就出国留学,我收获到太多东西。我的收获,其中就能流利地说英语,了解西方文化与掌握西方的思维模式,我会更客观、更全面、理智地思考与处理事情,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二:“想留,但你有没有资格(钱)留?”
说实话,对于一般家庭来讲,一年几十万的留学费用,确实是不小的压力。但是也并不是负担不起,而且很多家长一直停留在多年前“留学是有钱人的专利”的思维上。这对于留学费用的认知是有一定偏差的。 就国外教育体制来说,大笔的奖学金设置,也为很多孩子减轻了经济压力;而且很多国家允许学生打工,只要是在允许范围内。通过兼职打工,学生不仅仅可以解决部分费用问题,还能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问题三:“钱不是问题,但孩子愿不愿意留?”
在留学意愿上我建议家长还是尊重小孩,虽说留学优势多多,但是也要建立在孩子愿意留学,并且有能力独自求学能力的基础上。 因此这里也要提醒家长们,不能单单看到留学移民、或者留学归来的美好未来,也要认清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是否适合留学?毕竟要出国求学的是孩子,接受一切考验的也是他们。
小编看法:
留学不是去改变孩子的人生,更不是怕国内竞争压力。家长要的也无非是想让孩子多一条路子,离成功近一些罢了!但是孩子自身适不适合,家境也应该是目前现阶段需要着重考虑的。 留学只是新的人生旅途的开始!世界那么大!如果可以... ...我愿意出去看看,也许没学到太多,但是眼界的宽广、人文的交流都不是书本上可以学来的。 无论选择怎样的路,父母的前提都是为了孩子的以后。现在这个世界,孩子出国去感受一下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是一件好事。

关注深圳新东方前途出国官方公共账号,每天为你奉上留学必读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