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成即将迎来最宽松的移民法
一、 劳动部长计划引入移民积分制
德国联邦劳动部长海尔
(Hubertus Heil) 表示:
"我们计划引入一种基于透明积分系统的机会卡,以促国家所需专业劳工更易入境,因为,从境外求职德国常常是困难的。
”
这位社民党籍部长说,未来,不论是学徒证书,还是学位证书,只要得到德方认可,便被视为满足了“机会卡”条件。他还称,"我们也将给予具有其它强项、劳动力市场急需的人来德国的机会。“
根据相关草案,德国将实施一种四标准积分系统:
· 本科以上的学位
· 至少3年专业经验;
· 语言(基础德语或良好英语)或曾居住德国;
· 以及年龄不超过35岁
符合四个标准中的三个,便有资格拿到机会卡,看清楚了!!这个叫机会卡,不是签证!。相关细节尚在政府内部讨论协调。之前德国就有引入外籍高级人才的
“蓝卡
”项目,但标准定得过高,能够跨越这一门槛的人不多。
新闻看完了,很多关心这个话题的人都在说“不会德语也能来德国工作了“,但是关于来德国工作,德语从来也不是硬性要求。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个政策的背景,符合条件的人群类型以及其中联邦政府难以解决的“坑”。来看看真正的受益人群和还需要解决的闭环问题中最后那个关键点。
德国移民法(或称居留法,其实
egal)迫切的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革,而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自由化。当前居留权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进入德国的通道往往非常复杂,规定也留有很大的解释空间。鉴于移民当局是在分散的基础上组织的,如果条件相同,这可能会导致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决定。此外,
签发签证和居留许可的程序很长,对申请人来说很难透明。
其实德国在将居留法改称为移民法的时候,已经在向外界宣告,德国不是移民国家的这么一说法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是在实操中,身体无比诚实。
即使移民法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更明确、更清晰地制定颁发各种居留许可的标准并简化行政程序,但仍有许多进一步的改进需要做。这尤其适用于具有专业资格的专家申请人的审核条件,根据当前的法律状况,他们必须证明其资格相当于德国在紧缺职业中的培训所获资质。
举个例子来说,德国的工作签证申请一般都需要经过领馆、外国人管理局、劳动局三方联审,对于一些特殊的签证,例如半工半读的Berufsausbildung以及专升本、非全日制本科甚至是专科文凭等,往往还有商会IHK、教育部KMK或者例如手工业联合会等其它联合会的参与。在这些部门当中,对于文件的审核标准也不一。
对于来自国外的人来说,这可能非常耗时且困难,因为该国的不同办公室根据专业负责。获得职业培训的机会也受到过于严格的监管。在双元培训的情况下,联邦就业局必须确认在德国国内或欧盟申请人没人有资格获得该职位。在学校职业培训的情况下,例如教师培训或护理培训,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签发居留许可。
根据我之前实际操作的经验,对于一些学历不够高大上的申请人而言,仅仅是一个Annerkennung-sverfahren的耗时往往就会超过4个月,甚至更长。
这些繁琐的申请和审核不必要地削弱了德国在国际流动技术工人竞争中的地位,由于语言的原因,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相比,德国已经处于劣势。如果他们有兴趣移民到加拿大或澳大利亚,他们只需在在线页面上提供一系列个人信息,便可获得有关他们是否可以移民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移民的准确信息。同时,规则缺乏透明度也可能成为德国不想吸引移民的问题,至少对于外界来说,如此繁琐的申请,就是这个意思 - - - 政治正确层面上我们欢迎移民,实际上并不。
除了这些小规模的调整之外,还必须考虑对德国移民法进行全面扩展,以纳入更多以人口为导向的部分。随着婴儿潮一代大量出生人口的退休,预计未来几年工作人口和非工作人口之间将出现明显转变,这也很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重大瓶颈。因此,除了填补目前的空缺外,将合格的人才带入该国是有意义的,他们可以在中期为确保熟练的劳动力基础做出重要贡献。可以使用积分系统选择这些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签发的居留许可的数量可以由政客提前确定。然而,这应该只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现有的劳工的通道。如果已经与一家德国公司签订了一份高素质工作合同,那么积分系统只会不必要地使行政流程复杂化。
简而言之,就是德国需要吸引劳动力人口,就必须痛定思痛,别搞那些有的没的,要做的只有一个 - 修法,让移民简化
· 本科以上的学位
· 至少3年专业经验;
· 语言(基础德语或良好英语)能力或曾居住德国;
· 以及年龄不超过35岁
我们把这四项打乱,来看看都能形成什么样的组合:
组合一:本科以上学位、至少三年专业经验、德语语言能力或曾居住德国或者英语良好,可以大于
35岁。
群体类型:
· 之前通过德国长期签证(含德国学生签证、私营企业家签证、普通工作签证、ICT国际派遣、志愿者签证、家庭团聚签证、互惠生签证等)在德国有过长期居留许可且本科毕业有了三年工作经验的人群;
· 国内双语教学(必须含德语,例如中德合作办学高校,中德学院)本科毕业并在原专业基础上工作超过三年的人;
· 初高中已经选修二外德语(例如提供德语教学的外国语中学),并本科毕业后在原专业的基础上工作超过三年的人;
· 本科以上,专业工作有三年以上,并且自修德语有语言证书;
· 本科以上,专业工作三年以上,并且掌握良好的英语能力;
组合二:本科以上的学位,至少
3年专业经验,年龄不超过
35岁,可以不会英语或德语。
群体类型:
· 本科毕业且已经在原专业的基础上工作了3年,且不超过35岁,不需要德语和英语能力
组合三:至少
3年专业经验、德语语言能力或曾居住在德国或者英语良好以及年龄不超过
35岁,不需要学历。
群体类型:
· 之前通过德国长期签证(含德国学生签证、私营企业家签证、普通工作签证、ICT国际派遣、志愿者签证、家庭团聚签证、互惠生签证等)在德国有过长期居留许可且有了三年工作经验,而且年龄不超过35岁的人群;
· 国内双语教学(必须含德语,例如中德合作办学高校,中德学院)的语言学习经历并在专业基础上工作超过三年,年龄不超过35岁的人群;
· 初高中已经选修二外德语(例如提供德语教学的外国语中学),并有超过三年的专业工作技能且不超过35岁的人群;
· 已经有三年专业工作经验并且自学德语获得证书且年龄不超过35人的人群;
· 已经有三年专业工作经验并且英语良好且年龄不超过35人的人群;
组合四:本科毕业,德语能力或良好的英语能力或曾居住在德国,年龄不超过
35岁,没有工作经验。
群体类型:
· 德国应届毕业生,这等同于找工作签
· 掌握德语的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
· 英语良好的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
从这些组合来看,区别于之前的移民法最大的
受益人群
在于三类:
· 没有本科毕业证书的,或者是专升本亦或者是非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但是英语很好或者会德语并且年龄不超过35岁,且已经工作了3年以上。
这一条规避了之前由于劳工局审核而被拒签的那群人。
· 没有语言能力,无论是英语还是德语,但是专业能力过硬的,且工作超过3年不超过35岁的人。
这一条规避了之前由于语言能力而过不了领馆这一关的那群申请人。
· 有能够去交流沟通的工作岗位,但是对方企业不想帮你解决签证问题的那群人,比如说要求申请人需要有德国本地工作许可。
这一条规避了之前因为工作许可问题,不愿意给海外候选人工作岗位的这群人,也包括企业要求必须到德国执行线下面试的候选人。
其它的要求,我个人判断并不会对此前移民法有太大的影响。
在很多的移民公司在发布这条新闻的时候,出于一些商业原因的考虑,劳工局部长的一番话,并没有被转载出来:
针对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海尔部长明确表示,
"我们需要更多移民。我们将依据实际所需,设定年度配额,签发机会卡,让当事人来德国找工作或接受培训。这段时间里,当事人必须能自食其力。
"
来了,这就是对“机会卡“的官方解释,我们可以放你们进德国,给申请人一个类似于 “找工作签证” 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找不到符合劳工局要求的工作,该滚蛋还是得滚蛋,要么黑在这里,法律责任自担。
这里就不得不提关于整个法律最后一项闭环所需要的环节:工作岗位。
我们再回头看看上面两种受益者之一,就是没有语言能力,但是满足其它三项的人群。请问,一个德国企业会招一个彼此都不能沟通交流的人么?哪怕是最简单的工作,如果连岗位领导给到的行为指令都听不懂的人,应该如何去工作呢?
因此,针对机会卡,最大的问题就是哪去找岗位?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这个签证的意义就没有了,甚至,我们可以提前判定的是,这种机会卡的先决条件不会与 “找工作签” 有太大的区别 - 即企业的用人意向。
我们不妨综合来看看,先分析自身优势,才明白什么样的企业才肯给这位来自海外的中国朋友发Offer,或者退一步讲,愿意至少跟这个申请人有一次面试的机遇:
· 你真的非常优秀,以至于企业在德国已经不能在开出的同等条件下找到这样的人才;
· 在德企业很需要一个在技能上能够基本满足企业要求且会中文的人才
对于前者,有没有这个新的移民法,都不影响你获得岗位申请正常的工作签证去德国工作,而后者,那么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无非三种:
· 我们是一家纯外资企业,但是我们的业务涉及到中国客户或者供应商
· 我们是一家中资企业,中文是必要的沟通语言之一,尤其涉及到需要向国内总部汇报
· 我们是一家德国本土企业,但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有本地的华人
这样的企业去哪找呢?
很有意思的是,SinoJobs发布的企业招聘信息所涉及的企业,跟上述三类有极大的重合度,此外还有一些企业需要会汉语(Sinologie)的本地人,但是跟这个法律就没有关系了。
因此,在之后新法颁布后,SinoJobs是期望来到德国工作人的人群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平台,在SinoJobs,你能够知道什么样的企业需要会中文的人才,也知道什么专业方向的人更容易拿到这些企业的Offer,更重要的是,SinoJobs还能针对那些对德国岗位不熟悉,对德国应聘流程以及企业关注点不熟悉的人群提供非常完善的求职培训工作。
虽然这个法律的更新,是针对欧盟以外的所有期望来德国工作的人,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也许SinoJobs会成为对德国职场不了解的申请热在整个环节中最关键的板块,从而完成整个项目的闭环。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扫描下方二维码快来咨询吧!
有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小语种学习网站《《

点击查看>>欧亚留学申请指南
扫描下方二维码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进一步咨询。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