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能跌破零下 40℃,寒风裹挟着雪花扑面而来时,连呼吸都带着凉意。但对当地留学生来说,只要掌握正确的保暖方法,即便在这样的严寒里,也能活得像 “小火炉” 一样温暖。
“分层穿衣” 是应对零下 40℃的核心技巧,关键在于 “内排汗、中保暖、外防风”。贴身层要选速干材质的衣物,比如聚酯纤维或羊毛内衣,这类材质能快速吸收身体汗液并排出,避免汗液残留导致受凉;中间层选择保暖性强的衣物,比如抓绒卫衣、薄款羽绒服或羊毛毛衣,厚度可根据出门时长调整,日常短途出行穿一件抓绒卫衣即可,若要在户外停留 1 小时以上,建议叠加薄羽绒服;外层必须是防风防水的厚羽绒服,选择充绒量 80% 以上、带防风帽和收紧袖口设计的款式,长度最好能盖住臀部,减少腰部以下热量流失。裤子也建议分层穿,内层穿薄款保暖裤,外层穿加绒防风裤,遇到大雪天气,可再套一条防水雪裤,防止积雪融化弄湿裤子。
“脚部和头部保暖” 容易被忽视,却是抗寒的关键。零下 40℃的天气里,普通运动鞋根本无法抵御严寒,必须穿专业雪地靴,选择鞋底防滑、鞋面防水、鞋帮高度到脚踝以上的款式,鞋内加一层羊毛鞋垫,再穿一双加厚羊毛袜,能让双脚持续保持温暖。头部散热快,出门必须戴帽子,选择能盖住耳朵的加绒针织帽或雷锋帽,若风大,可再戴一个防风面罩,遮住鼻子和嘴巴,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手套要选加绒防水的款式,优先选触屏款,方便出门时使用手机,不用频繁摘下手套受凉。
室内外温差大,“进出屋及时增减衣物” 能避免感冒。加拿大室内暖气充足,温度通常保持在 20-25℃,从户外回到室内后,要及时脱掉羽绒服、雪地靴,换上轻便的家居服,避免因室内温度高导致出汗,再次出门时又受凉。若要从一个室内场所前往另一个室内场所(比如从学校教室去图书馆),中途户外路程短,可只脱掉羽绒服,保留中间层衣物,减少穿脱麻烦。
生活细节上的小调整,也能提升整体保暖感。出门前可喝一杯热姜茶或热牛奶,让身体从内部暖和起来;随身携带暖宝宝,贴在手机背面(防止手机低温关机)、口袋里或鞋垫下,能持续发热 4-6 小时;若需要在户外长时间等待公交,尽量找有遮挡的地方(如公交站台的避风棚),避免站在风口;回到宿舍后,可用热水泡脚 10-15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寒意。
很多怕冷的留学生刚到加拿大时,都会对零下 40℃的天气感到恐惧,但掌握这些保暖技巧后,很快就能适应。其实加拿大的冬季虽然寒冷,但只要穿对衣服、做好防护,出门逛街、上学都不会受影响,还能享受滑雪、看极光等冬季特色活动。怕冷不是问题,找对方法,就能在加拿大的寒冬里活得温暖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