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一次远离家乡赴澳留学,家长往往更关注成绩与学业进展,但初到陌生环境,生活层面的适应能力才是孩子稳定学习的基础。以下 10 件看似琐碎的生活小事,实则比成绩更影响孩子的留学生活质量,需要家长提前引导、孩子主动掌握。
澳洲的紧急电话为 “000”,可联系警察、消防与救护车,需让孩子牢记。同时,要提醒孩子保存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电话、住所附近警局地址,以及中国驻澳使领馆联系方式。此外,澳洲部分区域夜间治安需注意,建议孩子避免深夜独自前往偏僻地段,外出时告知室友或家人行程,遇到异常情况及时求助。
澳洲实行分级医疗体系,小病痛需先去诊所(Clinic)就诊,而非直接去医院急诊(Emergency)。家长需协助孩子提前购买海外学生健康保险(OSHC),这是学生签证的必备条件,就医时需携带保险卡,可覆盖大部分医疗费用。同时,让孩子了解常用药品的购买渠道,如超市可买感冒药、止痛药,处方药需医生开具处方,避免因不熟悉医疗流程延误治疗。
澳洲餐饮消费较高,长期在外就餐易增加经济负担,简单的做饭技能能让孩子吃得健康又省钱。家长可提前教孩子几道家常菜,如炒菜、煮粥、炖汤等,同时提醒孩子了解澳洲食材的购买渠道,如超市(Coles、Woolworths)、菜市场(Flea Market),以及食材储存方法,避免浪费。
澳洲的公共交通以公交、火车、电车为主,不同城市有不同的交通卡(如悉尼的 Opal 卡、墨尔本的 Myki 卡)。家长需引导孩子提前下载当地交通 APP(如 TransLink、PTV),查询线路、时刻表与票价,了解高峰时段与非高峰时段的票价差异,以及学生优惠政策(通常需凭学生卡申请),避免因不熟悉交通导致出行延误。
初到澳洲,孩子需独立管理生活费与学费。家长可协助孩子开设澳洲本地银行账户(如 Commonwealth Bank、ANZ),方便接收生活费与缴纳费用。同时,要提醒孩子记录日常开支,避免过度消费,了解澳洲的消费陷阱,如部分商家可能收取隐性手续费,购物时注意查看账单,遇到财务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
若孩子选择校外租房,需提前了解租房流程与权益。家长可提醒孩子与房东签订正规租房合同,明确租金、押金、租期、房屋维修责任等条款,留存合同副本与交租凭证。入住前,要仔细检查房屋设施是否完好,拍照记录,避免退租时因设施问题被扣押金。此外,要了解室友相处的基本礼仪,如保持公共区域卫生、按时缴纳水电网费。
澳洲人注重礼貌与隐私,日常交流常说 “Please”“Thank you”,公共场合需保持安静,不随意打扰他人。家长需提醒孩子尊重当地文化习惯,如排队时不插队、乘坐公共交通时不大声喧哗、进入他人房间前先敲门。同时,澳洲对垃圾分类要求严格,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对应不同类型的垃圾(如绿色装可回收垃圾、红色装普通垃圾),需让孩子提前了解并遵守。
独自留学易产生孤独感,良好的社交圈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家长可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学校的迎新活动(O-week)、社团组织(如兴趣社团、文化社团),结识同学与朋友,不仅能快速适应环境,还能锻炼语言能力。同时,提醒孩子与家人保持定期沟通,通过视频、电话分享生活,避免因思念家乡影响情绪。
虽然孩子通过了语言考试,但日常交流中仍可能遇到口音、俚语等问题。家长可建议孩子多与本地同学、室友交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同时,让孩子通过看本地电视节目、听广播等方式熟悉澳洲英语发音,提升沟通能力,避免因语言障碍影响生活与学习。
初到陌生环境,孩子可能会面临学业压力、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容易产生焦虑、低落等情绪。家长需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如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释放压力。若情绪问题较严重,要提醒孩子及时寻求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澳洲高校普遍设有免费的心理咨询中心,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
孩子赴澳留学,成绩是长期目标,而生活层面的适应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只需提前引导孩子掌握这些生活技能,让孩子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快迅速长,就能让留学生活成为孩子人生中宝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