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学开启本科转学通道,全球学子迎来新机遇!
香港大学近日正式官宣接受本科生转学申请,这一消息在全球教育圈引发广泛关注。此次转学政策面向全球QS或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或在读学生,为学子提供了无缝衔接学业的新选择。
此前,港校虽有转学案例,但香港大学并未明确公开本科生转学政策,信息不透明、审核标准模糊。如今,港大主动官宣,背后有诸多考量。一方面,全球教育竞争日益激烈,高校纷纷争夺优质生源,港大此举意在扩大人才选拔范围,吸引更多多元背景的学生;另一方面,中国香港放宽“八大院校”非本地生录取名额至40%,为港大吸纳国际学生创造了政策条件。
根据公告,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是被QS或泰晤士排名前50大学录取的学生;二是已在这些大学注册入学的在读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相关院校本科生都能轻松转入港大。港大仍遵循“择优录取”原则,申请者需满足以下条件:均分达到院校均分的70%或≥3.0;雅思总分6.5及以上;完成大一学业;参加转学面试。
在转学流程方面,港大官网目前仅透露申请时间和面试信息。此次申请采用滚动审理方式,从2024年11月27日中午起依次审理申请,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中午。面试安排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港大此举并非偶然。今年4月26日,中国香港教育局局长表示,受美国签证政策收紧影响,香港高校正积极接纳其他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内地的国际学生。港大推出的“本科转学衔接计划”,允许未完成本科学业的国际学生插班入读,部分优势专业还设优先录取通道,为学校和学生带来双赢。
对港大而言,吸纳更多学生可优化生源结构,提升学校声誉和实力;对学生而言,港大作为亚洲知名、世界认可的学府,转学成功意味着学业无缝衔接,学历含金量不受影响,还能依托其学术资源实现个人发展。
近年来,港校热度持续攀升。2024年,中国香港申请人数显著增长,内地学生赴港就读人数同比增长37%,申请人数超6万。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例如,2024年香港大学收到超2万份非本地申请,录取1200人,录取率仅6%。热门专业如文理学士(设计+)竞争比高达35:1,仅录取1人;工商管理学专业录取53人,申请人数472人,竞争比8.9:1;教育学士(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仅录取13人,竞争比13.7:1。
香港中文大学同样竞争激烈。2024年,文学士(中国语文研究)及教育学士(中国语文教育)课程,平均每9.9人争夺一个名额。哲学专业10.1人争夺一个名额,商业与经济专业竞争比也较高。
港校申请变化趋势明显。一方面,政策推动申请人数增长。2024年起,香港八大公立院校非本地生录取名额从20%提升至40%,吸引更多内地学生申请。毕业后可申请2年IANG签证留港工作,大湾区就业计划月薪保底1.8万港币,吸引力十足。此外,香港高校在大湾区设立分校,其毕业生可通过IANG签证留港就业,带动相关专业申请量。
另一方面,专业选择愈发多元化。传统商科申请占比从2020年的65%降至2024年的42%,跨学科与应用型学科兴起。“设计+商业”“环境管理与数据科学”等交叉课程申请量激增300%。STEM领域中,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专业持续领跑,录取学生中有70%拥有数学建模、机器人竞赛等背景。新兴专业如香港大学新增“机器人智能系统”硕士,港科大聚焦AI研发,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香港大学此次开启本科转学通道,无疑是全球学子的新机遇。对于有意向转学的学生来说,提升自身实力,如雅思分数、均分以及竞赛、科研、实习经历等,将是成功转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