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雅思7.5分的成绩,我满心期待地开始了英国留学生活。然而,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仅仅一堂课,我就发现自己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甚至…低分,这让我备受打击,甚至一度陷入了焦虑。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我开始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我查阅了大量关于留学生如何适应课堂的资料,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上课录音并非良策。
许多人建议听不懂课时可以录音,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建议。首先,国外对版权非常重视,许多老师不允许在课堂上录音。我曾因使用录音笔而被一位教授制止。其次,录音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导致上课走神。最后,课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听录音,这对于课程压力较大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逐渐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课前预习。这一理念是我之前在国内进行科研时,一位教授传授给我的。
他认为,预习就像在大脑中构建一座房屋,而课堂学习则是将家具摆放到相应的房间。许多同学听不懂课,其实是因为没有预先构建好知识框架,导致所学知识杂乱无章。
预习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还能激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更快地理解教授所讲的内容,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这种正反馈机制会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教授的建议下,我还联系了一位同专业的牛津大学博士生,他帮助我补习了之前落下的知识点,并引导我进行课前预习。这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每节课我都感觉思路清晰了许多,这对于当时处于自我怀疑状态的我来说至关重要。
现在,当其他同学还在搜索专业名词时,我已在脑海中构建好了知识框架;当其他同学提出一些教授不太愿意回答的问题时,我已基本掌握了课程内容;当其他同学还在机械地抄写课件时,我已经开始思考老师可能会布置的作业方向。
回想起这段经历,我深感预习的重要性。如果我当时能够做好预习再出国留学,相信我的学习体验会截然不同,也会更加轻松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