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拟对H-1B签证抽签机制进行重大改革,核心是将签证分配从随机抽签改为基于薪资和技能的加权选择机制,并引入10万美元新申请费用,但该政策面临法律和技术挑战。
改革背景与目的
- 解决现有问题
- 随机抽签争议:现行制度采用随机抽签,导致大量申请者凭运气获签,而非按技能或薪酬水平筛选。例如,2024财年H-1B中签率仅约14.6%,但申请人数超过47万,远超8.5万份的年度配额。
- 企业滥用漏洞:部分雇主通过提交多个与真实岗位无关的申请操纵抽签系统,导致注册数量激增。
- 政策目标
- 吸引高技能人才:优先分配签证给高薪、高技能的外籍专业人士,提升美国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的竞争力。
- 保护本土就业:减少低薪外劳对美国工人的冲击,符合特朗普“雇美国人”的执政理念。
改革核心内容
- 加权选择机制
- 薪资分级筛选:根据美国劳工部的四级薪资标准(Level 1至Level 4),将申请人按工资水平分配到不同等级。薪资越高,中签概率越大。
- Level 4(较高档):年均收入约162,528美元,在抽签池中获得四次进入机会。
- Level 1(最低档):仅获得一次机会。
- 技能水平评估:除薪资外,可能参考工作经验、学历或行业领域(如人工智能、国防等),具体规则可能采用积分制。
- 新申请费用
- 10万美元费用:自2025年9月21日起,新H-1B申请需支付10万美元费用,作为入境美国的条件。白宫澄清该费用仅适用于新申请,已持有H-1B签证或续签者不受影响。
- 豁免条款:符合国家利益的申请(如医生、住院医师等)可能豁免费用。
- 取消面试豁免
- 自2025年9月2日起,取消包括H-1B在内的多数非移民签证续签的“面试豁免”政策,申请人续签时需重新参加面对面面试,增加办理时间和不确定性。
改革影响分析
- 对申请人的影响
- 高薪专业人士:资深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如年薪20万美元者)中签优势明显。
- 国际学生和新人:刚毕业的国际学生通常薪资较低(多为Level 1或Level 2),中签机会可能大幅减少。数据显示,约40%的H-1B申请人是在美硕士或博士生,他们可能受到最大冲击。
- 行业不平衡:高薪行业(如科技、金融)占优势,教育、医疗等重要但薪资较低的领域可能受限。
- 对企业的影响
- 大型企业:谷歌、亚马逊等高薪公司更容易为员工争取签证,因薪资水平通常高于市场平均。
- 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预算有限的企业可能无法提供高薪,招聘外国人才的难度增加。
- 申请成本上升:企业需提交更详细的薪资和职位信息,行政工作量增加。
-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经济效益提升:非党派智库“进步研究所”研究指出,若改按薪资或资历筛选申请人,H-1B签证的经济效益可提升88%。
- 创新风险:限制初级人才可能削弱美国未来的创新能力。许多初创企业依靠年轻的外国人才推动早期发展,新规可能让这些企业失去竞争力。
- 人才流失风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移民政策更灵活,可能吸引无法获得H-1B签证的人才。
改革面临的挑战
- 法律障碍
- 违反现行法律:2021年类似规则因被指违法而未实施,理由是《移民与国籍法》规定签证应按收到申请的顺序发放。新规可能再次被起诉。
- 豁免条款争议:费用豁免条款可能引发法律挑战,尤其是对“国家利益”的定义存在模糊空间。
- 技术调整
- 系统升级需求:美国移民局需要升级系统来处理薪资排名,涉及技术和成本挑战。
- 地区差异处理:不同地区的薪资水平划分需细化,例如科技人才聚集的旧金山的工资等级会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 国际反应
- 印度等国不满:印度公民占H-1B签证的68%,新规可能引发印度政府不满,并调整在美业务策略。
- 人才竞争加剧:其他国家可能借机抢夺人才,削弱美国作为全球科技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