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活跃:2025年一季度,香港资本市场表现强劲,IPO募资额达182亿港元,同比增长287%,创下自2021年以来新高。港股市场IPO募资规模在全球排名靠前,一季度港股恒生指数上涨15.25%,恒生科技指数飙升20.74%,登顶全球主要股指涨幅首位。德勤预测2025年香港将有80只新股上市,募资额在1300至1500亿港元之间,新股主要来自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中概股、中东及东盟国家公司等,这表明香港IPO市场有望保持强劲势头。
政策支持:中国证监会推出5项资本市场对香港合作措施,鼓励科技、消费等领域企业通过“A+H”模式实现双平台融资,其中特意提到“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港交所进行上市制度改革,例如降低“A+H”公司发行门槛,开设新经济公司专属通道,允许生物科技、特专科技等未盈利企业上市,这些政策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多上市机会,也能提升港股市场的多元化。近年来香港持续加码人才政策,向内地甚至全球的高端人才、企业家和投资者抛出橄榄枝,如优才计划取消配额限制,高才通计划成为精英人才的快速通道,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业务机遇多元:
“一带一路”业务机遇: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和资金缺口,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信贷、债券、租赁、保理等多种形式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支持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在跨境贸易与投资领域,“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投资与并购等业务,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支付、结算、清算、融资、理财等服务。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如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提升自身的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更加普惠便捷的金融服务。在金融合作与交流领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分享金融发展经验和技术,参与金融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推动金融监管协调和互认。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业务机遇:在跨境金融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优势,提供跨境结算、货币兑换、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和个人不断增长的跨境金融需求。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湾区内的机场、港口、航道、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基建项目贷款、财务顾问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支持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科技创新业务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商业银行可以与科技企业合作,提供科技创新贷款、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