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MIT)哲学博士项目聚焦传统哲学领域与跨学科研究的融合,为学生提供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方向的系统训练。项目注重学术严谨性与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探索哲学与语言学、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的交叉议题。
一、项目课程与研究领域
核心研究方向
项目覆盖多个传统哲学领域,包括:
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
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美学
社会政治哲学、哲学史(古希腊至现代)
同时支持跨学科研究,欢迎学生关注其他学科衍生的哲学问题(如语言学、心理学、物理学中的哲学议题)。
课程体系设计
基础课程阶段:前两年完成课程学习,包括所有一年级学生必修的 “当代哲学专题研讨课”;
预研讨班序列:一年级需完成 24.400-24.401 预研讨班,覆盖 19 世纪末至当代的分析哲学基础与前沿;
跨学科选修:允许修读哲学以外的辅修课程,增强跨领域研究能力。
二、学位要求与学术流程
总体课程要求
需通过至少 10 门哲学研究生课程(C 及以上成绩),其中至少 7 门为 MIT 课程;
一年级每学期至少选修 2 门 MIT 哲学课程,二年级每学期至少 1 门;
可申请用 MIT 本科课程(如高级逻辑课程)抵扣部分学分。
专项能力要求
逻辑能力(四选一完成):
修读《哲学逻辑》并获 B 及以上成绩;
旁听《逻辑学 I》并完成作业;
通过《逻辑学 II》《模态逻辑》《模型理论》等高级课程(需 COGS 批准);
提交其他院校等效逻辑课程证明(成绩 B + 及以上)。
需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分布要求:
哲学史:修读 2 门研究生水平的哲学史课程(1879 年前哲学家 / 流派);
价值理论:完成 1 门伦理学、政治哲学或美学相关课程;
论文研讨会:参加为期一年的论文研讨会(通常第三年完成)。
综合考试与论文环节
第五学期论文项目:
第三学期末确定论文主题并组建委员会(2 名教员);
第四学期准备阅读清单(约 20 篇文献,需委员会批准);
第五学期撰写 25 页左右论文,通过口头考试(内容含论文及阅读清单议题)。
博士论文:需组建专门委员会,主题与方向可调整,需经 COGS 备案。
三、学术指导与支持体系
导师制度
初始导师:入学时分配,负责课程计划审批与进度监督;
论文委员会:第五学期论文与博士论文委员会主席自动成为导师;
灵活调整:可更换导师或委员会成员,需经相关教师同意并通知 COGS。
教学实践要求
所有研究生需担任哲学本科课程助教,积累教学经验,满足学位要求。
四、申请与入学建议
适配人群
对传统哲学领域有扎实基础,或对跨学科哲学研究感兴趣的硕士 / 本科毕业生;
具备逻辑分析、批判性思维及独立研究能力;
有意向在学术、科研或跨领域创新场景发展的申请者。
隐性申请要点
研究计划契合度:需明确研究方向,与 MIT 哲学系教授的研究领域(如科学哲学、心灵哲学)匹配;
逻辑能力证明:提前准备逻辑课程成绩或等效证明;
跨学科背景:若有语言学、数学等领域经历,可增强申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