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化考试方面,较强高校的 “强制提交” 趋势明显。MIT 明确要求申请者 SAT≥1520 或 ACT≥34,斯坦福则宣布 2026 年起恢复标化强制提交政策。即便哈佛、耶鲁等校允许用 3 门 AP 5 分或 IB 40 分替代 SAT,实际录取学生的标化均分仍稳定在 SAT 1500 + 的高位。这意味着冲击 TOP20 院校的学生需在 11 年级秋季前完成首考,若成绩不理想,可转向普林斯顿等 Test-Optional 院校,或通过丘成桐科学奖等竞赛成果弥补短板。
签证政策的收紧更需重点关注。2025 年 9 月起,美国取消 F-1 签证免面谈政策,所有申请者需亲自赴领馆面试,敏感专业的审核周期延长至 4-8 周。费用方面,新增 250 美元 “签证诚信费” 后,签证总费用从 510 美元增至 1160 美元,涨幅超 127%。理工科学生尤其需注意,AI、量子计算等敏感领域可能面临拒签风险,建议选择卡内基梅隆计算机科学等校企合作紧密的民用项目,并提前准备课程大纲与研究计划证明其非军事用途。
国际生配额的调整呈现 “公私分化” 特征。加州大学系统通过 “州内学生扩招计划”,将国际生录取比例从 18% 降至 15%,密歇根大学等公立校则通过 8% 的学费涨幅间接调控申请量。对此,申请者可转向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 “州内友好型” 公立校,或采用 “社区大学过渡” 策略,在佛罗里达等低成本地区完成前两年学业后转入四年制大学。私立名校竞争更为激烈,斯坦福 2025 年录取率降至 2.96%,藤校更青睐创办非营利组织等 “非传统活动” 经历,而非模板化的支教与商赛背景。
就业政策的分化为不同专业学生指明方向。STEM 专业持续享受政策红利,OPT 延长至 36 个月,允许参与 3 次 H-1B 抽签,硕士及以上学历中签率提升 10%。建议优先选择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 STEM 指定专业,求职时瞄准 Level 2 及以上薪资的科技企业。非 STEM 学生可借助加州、纽约州的 “州担保 OPT 延长计划”,通过联合国实习或 CFA 认证提升竞争力,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等院校的州级就业支持值得重点关注。
面对政策不确定性,申请者需建立 “双线规划” 思维:一方面紧盯目标院校官网与美国国务院公告,另一方面同步准备加拿大、新加坡等备选国家申请,在风险中把握机遇。
如何联系我们:
1.点击(在线咨询),新东方知名留学规划师为您解答及免费留学规划
2.点击查看《各国留学费用》大盘点,提前预知您的留学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