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方面来说,主流的国际教育大致包含A-level课程、IB课程、AP课程、STEM课程等几大国际课程体系。
A-level是英国本土高中课程,包含文科、商科、经济、语言、理科等70多门课程,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3-4门学习。
IB是国际文凭组织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为全球学生开设的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它追求不同科目间的融会贯通,难度也更高。选择IB除了要参与多项专业课学习,还要完成论文、参加社会活动,与通识教育的理念十分相似。
AP即“大学先修课程”,目的是为高中生提供一个提前接触大学基础课程的机会。目前在美国已有超过15000所高中开设AP,包含22个门类、37个学科。
STEM课程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STEM课程更加注重孩子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拓展,可以看作通识教育的升级版。
优质国际教育形式的特点
从学习形式上来看,优质的国际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开放式和启发式教学,重视激发和保护孩子兴趣,提升孩子的学习力。他们鼓励孩子自主的去探索问题并寻找答案,在情景式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也很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在考试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不以单一的考试结果为导向。孩子们从小接受这种教学形式的熏陶,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并逐渐明晰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到了大学,高校为学生提供各领域大量的选修课,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完善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标杆,也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诞生至今已接近十个世纪,教育思想薪火相传,即使遭遇过各种阻挠,也从未停止过科学的实验和对真理的探索。
1810年成立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继往开来,从办学之初就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全面实施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洪堡精神成为了现代大学的精神之源。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所倡导的学术和教学自由,以及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统一的原则,对欧洲、北美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就是率先学习和借鉴德国现代教育理念的国家之一,这一理念在新大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良。美国教育家德里克·博克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四大特征:
-
多元化的教育机构,满足社会各种需求。
-
政府干预少,自治程度高。
-
筹资渠道多,顶 尖院校资金充足。
-
无处不在的激烈竞争,活力四射
这种显而易见的强大优势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先世界的助推器。
今天,有三项主要的国际评估项目,会定期对世界各地学生的阅读、数学及科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行检测。
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测评(简称TIMSS)是一项针对四年级、八年级及十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科学知识测试项目。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简称PIRLS)是一项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阅读素养测试的评估项目,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发起。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由经合组织发起,每三年进行一次,针对15岁青少年进行数学、科学和阅读水平的测试。
以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所私立学校爱普比学院(7-12年级)的课程为例,帮助我们管中窥豹,理解那些优秀的中学所贯彻的教育实践。
为什么要接受国际教育?
先进的教育形式一定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在革新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孩子们赋能加油,教育国人,富强国家。
新加坡作为一个建国几十年的国家,仅仅用了两代人的时间就从第三世界国家一跃进入第一世界的行列。他们将人才视为国家最珍贵的财富,对教育关注也从未放松过。新加坡引入“分流制度”,设立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学术型、毕业后可以继续接受大学教育的理工中学、着重于职业和技能培训的技术院校,以此来做到人尽其才,各取所需。
恪守英才教育、高标准、严苛的课程和评估体系、高素质的教师、全球化和未来化等一系列措施成为了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新加坡一直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的变化来保持教育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和世界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