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家长往往有些误区,在小孩申请美国名校的时候忽略了美国名校比较在乎的一些细节:
1、成绩数一数二 2、上课非常的认真 3、去过很多国家旅游 4、每天回家认真做功课 5、成绩进步神速 6、热心助人 7、喜欢到郊区贫穷的小学去支教 8、兴趣爱好非常广泛
哈佛大学招生面试官Arvin Chang总结了很多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圈红画×的几个点,即你在申请时不加分甚至减分的点,看看你有没有中枪?
哈佛大学不会招那些只是为了提高自己进入哈佛或其他名校的机会而做事情的学生。比如说,那些拥有很多门MOOC课程证书或者每个学期都参加不同夏校课程的学生其功利心就很明显,学校不会只因为这些就认为你很优秀。
哈佛当然不是排斥那些学习MOOC和参加夏校的学生,但是比起形式哈佛更看重学生内在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学习能力。你在过程中收获的知识、经验、感悟和结识的朋友远远比那些所谓的证书更重要。
还有,哈佛在招生的时候对于学生高三的成绩是不做要求的,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申请时不做要求就随意对待,低分甚至不及格,恐怕也会给人一种功利的感觉(Arvin Chang说有时候招生官面试的时候会问到)。
优秀是一种习惯!
目的性
也许你觉得参加课外活动是为自己的简历镀金的好方法,但是一个简历上一长串各种活动名称的学生也不是哈佛欣赏的学生类型。
像去非洲建一个月的房子但是却没有任何真正公益意义的活动只是在博噱头;只为了提高入学几率而刻意培养的长笛技能不能更代表你的爱好;利用某些商业公司进行的特定实习招生官能够一眼就分辨出来。
所以,与其为了让自己的简历好看而参加一堆你不感兴趣的活动,不如只参加几个你最感兴趣最能投入自己的热情的活动,没有人可以做到在每个方面都很完美,通才某些时候就等于庸才,挖掘那些你自己真正热爱并擅长的活动吧,那些可以随意跟面试官侃侃而谈一个小时还不够的活动经历会让你整个人都发光。
不主动
对申请不主动不用心的学生恐怕很难获得学校的青睐,比如说如果连最基本的申请需要提交的材料、申请截止日期等信息都不自己主动去查询的话,不被录取也是正常。
当然过于刻意的主动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让市长、议员或者其他名气很大但是对你的学术表现毫不知情的人给你写推荐信,或者暗示学校如果录取了学校可以捐一大笔钱,这些都不会帮你提高胜算!
想一劳永逸
那些把哈佛当做通往美好世界大门金钥匙的同学可以回家洗洗睡了,哈佛≠成功!
哈佛大学,或者其他耶鲁、MIT、斯坦福等学校,她们是一个平台,为你提供资源、机会的地方,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哈佛的名气或许会帮你获得谷歌的面试机会,但是却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成功获得offer。
相反,一所好的公立大学,如密歇根大学、明尼苏打大学、UCB、宾州州立等学校在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方面也并不会比哈佛逊色,你同样可以获得进名企的机会。
所有的成功最终都取决于你自身的实力,而非学校的名气。
所以,真正进入藤校的人从来不是那些询问别人参加什么活动、学习什么课程对申请有利的人,他们一直在做的就是不断尝试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并将其做到极致,充分挖掘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永远不要为了申请而去学习,你是为了你自己!
1.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成绩在学校都是数一数二的,在班上是班长,学生会主席,简直是完美的不能再完美,其他家长都羡慕我有这样的孩子!
而美国学校收到的信息是,这样的孩子能够面对严峻接下来的挑战吗?他的一生这么顺遂,到了我们这样的名校如果不再是数一数二,会不会受得了这样的挫折呢?
很多从小活在光环下的孩子,无法面对人生一点点的小挫折,到了真正该面临挑战的时候,这些孩子往往承受不了失败的压力 。
2.另外有些家长在形容自己的小孩聪明,上课非常的认真,老师上课他从不插嘴,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在课堂上或者学习上像海绵一样的吸收知识 - 其实这也触犯到美国名校的大忌!
你要知道美国名校上课都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鼓励group discussion 和teamwork, 很多作业和项目都是分组完成。
你必须学习和别人一起讨论,对你的团队和班级有所贡献,也就是说一个班里大家都有发言的权利和义务,美国的同学也好、国际学生也好,都必须对这个课堂讨论有所贡献、表达你的意见,而不是静静的躲在角落听讲,吸收别人的知识而不付出。
3.有的学生会在自己文书里面提到自己周游列国,去过很多国家,为了增长见闻,父母每年都带去不同的地方旅游,光去过的国家字数就佔了大半文书的篇幅,当然旅游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数量不如质量,你去过再多的国家如果没有明确地说出你的深刻感受和为什么走访这些国家,从旅游的过程里面你学到了哪些东西,历史、政治、宗教、环境、文化、语言还是结交了国际朋友?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走了大半个地球,那只能代表你家有钱,因为你做的这些事情只要有钱都能做得到,那你真正的收获并不是在朋友圈或是Facebook上面晒旅游照片而已。
4.还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每天回家就认真做功课,除了吃饭的时间之外他都认真的学习,预习和复习学校的作业和准备考试所以他能考进我们市里面最好的学校,也就是全国最好的初中/高中,就是因为他这么认真努力,成绩永远保持在第一。
这么说美国学校也比较忌讳的,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孩子除了学习以外、没有别的兴趣爱好,没有时间关心别人,你这么全心全意的学习,成绩好也是应该的,但是美国大学觉得孩子应该要会玩也会学习、但是你必须理解学习的目的,尤其要懂得为别人付出,而不是被学习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学霸。
美国学校不一定理解你家有阿姨、或是家长不需要你帮忙做家务,但是帮忙做家事也是关怀家人的一种行为,如果你连自己的家人都不懂得关心,出了家门怎么会关心别人呢?出了社会怎么想到帮助别人呢?一回家就埋头学习的孩子并不是美国名校所青睐的。
5.有的学生在申请大学文书的时候会提到自己有多努力,三个月前托福只有70分的程度,三个月的努力以后托福可以进步到一百分,证实了我的努力有了收获,我还是有实力的!美国学校很相信托福考试能够测出学生的真实英文水平,语言的程度提升要靠学生各方面的练习加强得到提升进步,而不是短时间的强化和培训中心集训,通过考试方法猜题刷题来让你快速晋级的。
越是在短时间内进步的托福分数,美国大学越不相信你有这样的程度。通常这种短期刷出高分的学生,进了大学不是不能交流就是听不懂英文,交不到朋友,学习有障碍,可能连生活自理都有问题。
所以如果你真的在短时间之内有急速的进步标化成绩,千万不要把他当作丰功伟业的晒给美国大学看,因为他们一点也不当一回事你在死记硬背的情况下冲出的高分,反而看不起你的学习方法。
6.美国大学都喜欢热心助人的同学,所以有的同学在申请文书的时候会提到自己有多热心,喜欢帮助同学做功课等等。这样的描述有两个层面的问题:
1)在美国自己的功课应该要自己完成,帮助别人做功课就有作弊的嫌疑。在美国经常发生借功课给同学抄,结果两个人一起被处罚甚至开除,被当作严重的作弊行为。中国学生觉得从小抄作业是很正常的行为,但是到了美国就是违纪了。
2)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是,帮助同学本来就是你应该做的,如果你觉得帮助同学是特别值得炫耀的话,那你本身对原则上的认知可能就有问题。
7.我们来看一个做义工的例子:
中国学生在申请文书中写到:我非常热爱帮助别人,我喜欢到郊区贫穷的小学去支教帮助小朋友,这样带给我无穷的快乐。
这样的描述可能对于中国学生经常看到,但是美国名校招生官看到的可能是,你做了这么多事只是为了给你自己快乐?
美国名校招生官看过无数个学生的各类活动,当然他们也知道很多学生是参加学校或家长安排的公益活动,他们不一定愿意或者真的有热忱去参加这些活动,但是因为学校安排的机会所以他们还是去做了。
如果只是例行公事,为了让你在填写申请表的时候有内容可以填写,或是为了得到一张义工证书而参与的活动,通常这些有经验的招生官是一眼可以看得出来的。
8.从小到大学过各种才艺,尝试过各种运动,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把大学申请表所有的格子都填满了!
这又是一个质与量的问题,对于名校招生官看来,你学过的各种才艺到底精通了哪一项,还是学学就放弃了呢?从你的个人简历看来,这些活动是否有延续性?如果这些才艺只是初学者的程度而已,这种才能带到我们大学来,能带来什么样的贡献?
如果你学过这么多才艺和体育活动但是没有一项坚持的,这代表了你是否容易放弃?这样的学生到了我们大学如果一旦碰到瓶颈,可能也无法继续下去。希望各位家长可以看见很多中西的文化差异反而造成学生申请上的障碍。所以在申请过程中无论是活动的选择或是认知上的准备,每一步都必须非常小心。尤其是在最后表格的填写和文书,更加不能掉以轻心。
大学申请的准备我们可以从几个面上来看,如果你的时间还早(高一或者初中以下),你的活动和暑假选择就非常重要。如果你今年已经高二了,面临申请的前夕了,你必须好好重视如何把你精彩的高中生活好好地表现在你的大学申请里。
大学申请包括申请表里所问的各种细节,活动填写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文书。很多人以为中文作文写得好就能应付美国大学申请的文书。有的人认为文书的内容只是让外教老师看过修改过语法拼写都正确就达到完美,这个是另一个误区。
更多留学资讯,关注南宁新东方前途出国 https://liuxue.xdf.cn/nanning/
留学咨询请拨打 0771-5823167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63号阳光100城市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