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学校排名决定一切
加拿大大学的排名是按照研究资金多少,提供课程的多样性已经提供博士课程的广泛性等等定义,把学校分纳为医学博士类,综合类,基础类三个类别各自排名,三类学校被视为独立且平等的个体。所以学校的排名并不意味着一切,反而专业的选择更重要。比如西安大略大学的MBA,约克大学的商科和法学,滑铁卢大学的数学与计算机,阿尔伯塔大学的石油工程,这些学校在各自的领域排名都不是位列首位,但是专业确是加拿大乃至全北美数一数二的。
误区二:过分纠结专业
和误区一恰恰相反,很多家长过分关心学生的专业选择,这也是不正确的。中国的大学在入学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专业,就读期间想换专业是非常难的事情,但很多加拿大大学在大一入学时是不细分专业的。大致分为工,商,文,理而已,基本都是在学习基础课程,根据自己的选课到大二以后才会细分专业。读1到2年转专业甚至转学校,在加拿大都是很平常的事。若家长让学生在还没有经历过这方面的专业学习之前,就未所要就读的专业而反复徘徊,只会耽误最佳申请时间,失去竞争的优势。
误区三:个人成绩决定录取
中国学生可以说是久经考场,考试的天赋任何国家的学生都是望尘莫及,但是加拿大不想中国那么推崇“分数至少”,成绩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申请成败的唯一因素。高端名校在招生时很看重Soft Skill (软实力), 包括但不限于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推销能力,商业素质等。此外推荐信,附加表,甚至必要的课程描述都会多少影响学生的录取情况。重要的是成绩虽不最拔尖但不能失去信心。在申请材料的包装上可以适当的避重就轻,突出重点和自身特色,运用战略,以弱制强,出奇制胜。
误区四:国内高三成绩不再重要
由于加拿大学校的申请只需要提供高中5学期的成绩就可以评估,一旦评估合格学校会给予学生预录取通知书(Conditional Offer)。拿到录取的学生往往欣喜若狂,加上风险体检签证审理速度加快,学生往往高三下差不多3,4月份就可以获得VISA,学生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一只脚已经跨出了国门,却正是因为此,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高三下学期成绩,在其它学生都在为高考冲刺和拼搏的同时,他们却整天吃喝玩乐享受在中国最后一段美好的时光。往往正是这至关重要的几个月,让他们松懈了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影响了最终的成绩甚至影响了毕业。因为大学预录取通知书上都会详细说明,学生最终成绩必须达到某个标准,并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否则学校依然会取消录取。
误区五:过分依赖中介
其实留学中介是帮助条件达到最低录取要求的学生最大程度上保证他们的录取率,而不是负责学生所有的留学服务。留学是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先去关心。过分依赖中介对相关事宜不闻不问,甚至交给父母全权代理,可见这样的学生即使出了国,对学习也不会付出太多的努力。此外,中介的文案老师和顾问老师在操作学生的案例上确实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正如大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在操作名校申请时也需要向中介老师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有必要的话可以介老师一起共同讨论申请的思路和方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可以踏上通往名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