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内向的芬兰人和外向的芬兰人有何不同?
答:外向的芬兰人,和你聊天时会直视你的鞋子。
对于“自己国家有什么不成文的规矩”,Raddit上的芬兰人对于外国游客的劝告是:和他人保持距离,我们的私人空间大的出奇。不要和他人说话,除非职业原因让他必须说话——不过即使如此,也尽量少说。
我们所了解的芬兰,也是一个孤独的地方。位于欧洲北部,北极圈内,世界的边缘。一位芬兰外交官Max Jakobson(麦克思·雅克布森)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Finland:A lone Wolf”(芬兰:孤独的狼”)。
网络上曾开启过一起吐槽芬兰人的话题:
芬兰人说自己:
内向的芬兰人和外向的芬兰人有何不同?外向的芬兰人,和你聊天时会直视你的鞋子。
一个保加利亚姑娘在芬兰:
“芬兰人你们的私人空间简直大成狗……为什么我明明已经表示要凑到你们耳边来说悄悄话了,上前时你们还要后退?!这样我还怎么说悄悄话?有时不经意侵犯了别人的私人空间时,对方会满脸惊恐地望着我。”
一个芬兰姑娘在西班牙:
“西班牙这里的人们聊天时似乎都喜欢站得非常近,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只有我是例外。有时别人和我说话时,我忍不住后退一步,但对方通常都会很自然地跟上来一步。简直要把我逼疯了。”
中国网友:
居然感觉有点萌怎么破,太适合我这种交际无能星人移民或投胎了;
在芬兰待一天我就得得抑郁症吧;
在芬兰三年,很负责任地说这些都是真的。话痨过去直接变自闭症。如果他们来北京挤地铁会被吓死吧。
去过芬兰的驴友:
想起很多年前在赫尔辛基某游乐园的见闻:玩碰碰车,小孩子们都一圈圈守规矩地开着,没人讲话也没人真“碰车”,把我看得急死了。
体育迷:
芬兰人真的是情绪冷淡,看看“冰人”莱科宁就知道了,无论狂喜还是忧伤,是怒火中烧还是心如死灰,他都面不改色。还有跳台滑雪名将阿霍宁也是个中高手,他的“心静如水”甚至上了维基百科:阿霍宁以面无表情闻名于世,哪怕上台领奖也板着脸,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是来跳的,不是来笑的。”
历史军事迷:
这种孤僻的民族文化简直就是培育顶尖狙击手的沃土啊!在百度搜“世界十大狙击手”,第一个就是芬兰人西蒙·海亚,号称“白色死神”。
乐迷:
北欧也盛产高质量的金属团,一定都是宅出来的。
看了这么多评价,你以为我在开玩笑?除了耍双截棍的、玩呼啦圈的,这世界上恐怕只有芬兰人随时随地自带“私人空间”这种稀罕物了。
在芬兰,两人相约在酒吧喝酒,一人问:“最近如何?”另一人会瞪着他说:“天了噜,我们到底是来说话还是来喝酒的?”
据身处芬兰的留学生观察发现,去到芬兰,你一定很快会遇到私人空间的问题:等公交时,人们会尽可能等在车站最远的两端,如果人多的话大家会自动排成每个人相差两米等比分割的一条直线。要是在公交车站和朋友不期而遇,他们会互道你好,然后坐在彼此身边,如果不想说话,就一起共享漫长的沉默。寒暄?在芬兰不存在。
对了,芬兰人坐公交车选座位也是颇有讲究的,最先上的乘客坐单座,单座坐完后就只有双座和四座啦,听好了,只要还有空的双座,哪怕在车子最里面,也不要坐在别人旁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如果你坐了,你身边的人很可能会自己站起来跑去找空位坐。最可怕的时刻是,车里已经没有连空的座位,你只能坐在别人身边,那么每当到站有人下车时,大家都默认应该由最后落坐在别人身边的人,主动起身去新空出来的座位,累心吧?这还不算,坐车的时候看别的乘客也是绝对禁止的,如果你没有手机、平板电脑或报纸可看,那就凝视窗外看风景吧!
同理,在餐厅里,芬兰人会分别坐在桌子最远的两头;观看演出,人们也会尽可能以一人占三个座位的方式坐满整个场地。如果你不守规矩坐在了一个芬兰人身边,他很可能会一脸“这家伙是啥鬼”的表情看着你,但无需担心,大多数情况他们并不是真的在意,只是不习惯而已。对此一个芬兰网友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或许是因为我们过于习惯宽广的空间,所以也尽可能地维护私人空间的大小。”说到底还是炫耀自己国家地广人稀。
芬兰政府网站ThisisFinland上介绍,除非有特别强的冲动,芬兰人极少与陌生人攀谈,但拿着地图问路的游客仍会很容易就在街角得到帮助,因为芬兰人的好客与友好会压过他们的内敛。芬兰人并不是真正沉默寡言的山林动物,实际上他们有种自嘲的幽默感,很喜欢夸张地对外宣传自己这种腼腆的形象,觉得这样很有乐趣。
芬兰人不会和陌生人说话,但会和他们一起脱光了蒸桑拿。不得不说,这就是这个星球上最重视私人空间的奇妙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