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申请季已经接近尾声,合肥前途各条线的录取捷报不断,同学们都纷纷获得世界TOP院校的录取!
虽然现在处于“抗疫”的特殊时期,但我们相信,胜利很快就会来临!2020即将入学的同学们,一定能手持梦校offer迈入校园。
还在准备的同学们也要按照新东方老师的规划,稳扎稳打,为未来的申请做准备!
当顾问老师第一次介绍同学时,我便对她的香港硕士申请结果非常有信心。
该同学是安徽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的在读生,本科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手握初中英语和高中语文的教师资格证,雅思成绩也已达到6.5分。
对同学而言,去香港读研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是让自己走出现在的舒适圈,放眼看世界。
她一直觉得自己对学过的东西没有深层次的了解,习得的知识似乎只是浮于表面,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应该要再加强,所以决定去香港进一步学习和深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换一个学习环境,换一种学习方法,也许能够开拓同学的思维和眼界。

在与同学商量后,顾问老师最终帮她定下了六个香港硕士的专业,其中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研究是她最希望被录取的专业。
该专业的课程涵盖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的主题,其中包括文学、美学、艺术,还有中国经济政治、全球互动。
L同学说,在备考雅思的过程中,她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能够更包容地思考问题,关注到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不同事物和问题。
如果能够被这个专业所录取,她会收获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分析时事的能力,也会拥有更加包容的心态。
得知同学的定校后,合肥前途欧亚部的老师认为她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经历与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研究专业的录取标准非常吻合,便开始着手准备文书。
同学对艺术和文化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除了阅读大量的原典、专著、论文外,她也参加了很多美学讲座,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语言学相关的学术会议。
因此在同学的简历中,老师列举了一些她曾经参加过的讲座,比如南京师范大学黄征教授的“敦煌俗字论纲”、徐国荣教授的“古代文学研究的旧与新——以中古文学研究为例”、郑利华教授的“晚明诗学与复古问题的再认识”、张伯江教授的“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此来显示同学的文化修养。
众多奖学金和征文比赛的奖项也是同学的简历中的一大亮点。
在文书中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她的论文——《休宁海阳方言中的“起”和“嗄”》,凸显学生的语言研究能力。这是她对家乡方言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方言中与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不同的使用情况,并且已经确定被《黄山学院学报》所录用。

老师把文书重点放在了同学的语言文学底蕴和实习经历的收获。比如,在文书中提到她阅读《文心雕龙》的所思所感,体现学生对于文学批评和美学标准的看法。这部作品以儒道思想为核心,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论述了语言和文学的审美本质和美学规律。
同学一共有四段实习经历。除了寒暑假期间在教育机构做中学语文和英语老师外,同学还在安徽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兼职汉语口语教师,给安徽大学在校的留学生上汉语课。这段特殊的经历让她体验到在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下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是这并不能作为文书的重点。由于我们申请的是中国研究专业,老师在文书中重点描述了同学在教学中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传播,以及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比如,同学会向外国学生介绍茶道、年画、茱萸、艾草等文化意象,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的道家思想。
在香港中文大学开放2020-2021年的硕士申请后,老师在第一时间递交了同学的申请。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同学在11月8号参加了港中文的面试,并于12月20号收到了中国研究专业的录取。
同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录取,目前正在等待办理去香港读研的学生签证。
同学希望自己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如儒道佛、古代文学、文学批评、文艺学,也能够了解中国的时事政治与经济情况,成为一个知识丰富、勤于思考的人。
虽然同学对自己的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我相信港中文的中国研究专业会让她看得更远,让她有更多的底气去尝试不同的职业,体验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