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2016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全美工院排名中位列第17位,在2015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全球第14位,在 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40位,在2016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的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7位,在2016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全球顶尖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9位,2015-16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9位。2017年USNews美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4位。
在你看来,申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本科都需要哪些硬件和软件背景呢?什么背景的人,申请更有优势呢?
硬件:高GPA,高SAT/ACT,SAT II, 需过语言关(托福雅思高分或美高四年)。
软件:Extra curriculum & Leadership& creativity。申请文书是否出彩;义工服务经历,参与社团活动,音乐体育类特长奖项,暑期参与特殊项目等。
误解1:丰富的社区服务履历以及特殊经历和特长,可以弥补成绩上的不足。光有成绩而没有丰富经历和特长很难进美国名校。
对,也不对。
除非你有可以为美国大学的篮球队,橄榄球队,乐队之类的添彩的逆天特长,或是某位达官显要的子女,你是无法跳过硬件考核的。
一位参与招生的我的朋友告诉我,大部分美国大学将把学生申请profile里的各项内容换算成他们相应的内部分数作为考量。其中GPA换算比重最高,SAT其次,以此类推。例如,某学生GPA 3.9,假设大学对于GPA的换算比重是1000,那么他所换算到的内部分数即是3.9x1000=39000;同时他在申请里提及到他是某社团的主席,而大学对每项leadership的换算得分是500,那么在申请上提到该项将为学生的profile带来500的加分。
因此,申请学生大大小小的综合素养都是重要的,只是学校侧重的比重不同。而在积分比重小的部分再怎么去闪光,也无法无法抗衡积分大头的那几项(GPA,SAT)。因此花十几年时间去把钢琴练到10级仅为了大学申请,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非雪中送炭。
误解2:美国高中学生比国际生在报考本科时更有优势。
错!国际生要有优势的多。 因为各个教育系统资源和水平不同,美国大学录取时是看每个学生在他所在的申请的applicant pool里的排位水平。国际生的SAT成绩比美国本土的学生要低,因此矮子里更容易出状元。同理,在美高,越competitive的学校越难申到名校。
以我个人案例来说,我当年几个从国内报考的朋友SAT1800,1900就申到了名校。其中一个从香港报考的朋友1800多分申到了康奈尔。而我来自的San Marino High 里50%以上华人,及其competitive。我同届的SAT2200分的很多人,例如我自己,都只申到了UC的公立大学。而几个城市以外,我妹妹所在的白人区的Los osos High里,2000分的同学就申到了Berkeley。这正如国内高考,江苏的分数线会是西藏的两倍还高的道理一样,选对竞争对手十分重要。
同时,由于政府拨款减少,目前美国大学普遍资金匮乏,纷纷扩招更多国际生(国际生所付学费更高),这更增加了国际生考取名校的几率。所以各位国际生其实已经比美高的同学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了,虽然你们学费要更贵。
此外美国私立大学的确会把种族因素考虑在内的,这就是为何华人同等分数会比黑人要难进名校很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