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只是一个学习方式和地点的选择而已!就跟你选择考公务员还是进500强一样,你是蠢货,无论当什么都是蠢货;你是强人,无论在哪都是强人,这是能力决定的,而不是工作环境。
最近大热的扶老人的话题说:【坏蛋了老了,变成了一个老的坏蛋】。是的,年龄和阅历都没有改变他的思维方式,因为本性如此。大概看了一下,很多人都在说,之前怎么怎么做,之后怎么怎么做,我觉得,这些只是习惯和品味的改变,和思维方式无关...
留学点击咨询
我去年爱吃肉包子,今年只吃香菇菜包,不是我的思维方式改变造成的,只是吃腻了...
也许,大家只是跑题?还是,我太认真扣题?
知友三:匿名用户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人思维所受到的影响都会不同。我拿自己举个例子吧,应该能够代表一部分留学生。
生活:比较独立。我在国内时候也在外地上学住过校,和在国外一人生活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国内校园宿舍每天只需要打扫自己床位下面一小块地方就行,卫生间有清洁工,衣服有洗衣房,空调坏了有维修工,每天有人倒垃圾和给饮水机换水,妈妈还时不时快递来一箱零食。在国外,换灯泡倒垃圾换家具搬家通下水道掏水槽里堵起来的头发都一个人搞定,以前连洗脸池都嫌脏,现在分分钟跪在地上通马桶毫不嫌弃。
工作:我在国内外都没正式工作过,只有几个月的实习。国外最好的一点是,大部分工作(比如投行或者科研行业就不属于其中)每天能定时下班,大家没有加班的习惯。
学习:英文水平比以前强很多......
恋爱:更开放一些。在国外生活过的很多人能够接受在传统中国思维里不可思议的恋爱方式,比如先 dating 再进入 relationship,open relationship 等等。「一定要和处女结婚」的男生经常被嘲笑。
处事:包容和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是我在国外学会最深刻的一点。
知友四:朝闻道而夕死,足矣
在荷兰留学回来后,我并不觉得思维上和国内的朋友相比有什么差异,更多的差异体现在行为上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列举一下
1.更注重和亲人的联系
作为高中大学都是寄宿制的学生,自认为生活独立性挺高了,出国后最让自己觉得忧伤到无解的地方就是想念父母。
2.祖国的荣誉感更强烈
这点应该是最好说的,在国内没什么体会,出国了才知道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形象这句话的意义。好在红毛国在歧视性上并不常见XDD
3.对结婚年龄看的比较轻
我觉得这点最近真是愈发的明显了!老家很多同岁的男女同学都已经结婚生子了(88年的)。但在国外待了后,从邻居,朋友那儿看到太多了30多岁结婚人士,对中国女生27,8岁就觉得自己已经要嫁不出去这种观点无法理解。
4.对人生各个阶段划分的看法不同
这个真的是感触最深,最需要好好讲的一点了
一个普通的中国学生,23(±2)岁大学毕业,不考虑继续深造下去的话,踏上社会,拼搏2,3年,事业稳定,30岁前结婚生子,觉得以后的日子就这么安定下来了。
一个普通的荷兰学生(这里我就特指荷兰了),21(±2)岁大学毕业,不考虑继续深造,踏上社会,工作5,6年,跳槽或单干,摸索到30岁找到人生最有事业心的阶段,结婚生子。
我并不是想说国外的人更有事业心,而是中国人急切地渴望成功的心态和荷兰人踏实做事的态度的对比和思考。
回国后我发现身边的朋友们真是太急了,恨不得小学只念2年,初中2年,高中2年,大学2年,恨不得早早踏上社会工作,恨不得老板一个月涨一次工资,恨不得自己25岁就能月薪过W,恨不得大学刚毕业就找个老公嫁了……他们觉得30岁前必须功成名就,家庭美满。有人说这是一种野心迫使他们渴望成功,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因为不成功而对人生的迷茫对生活的失落。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说出口的同时你就已经输了,输在对孩子教育上,输在价值观的强压上,步伐迈的大了,会扯到蛋的。
国外给我的教育是:
我如今25岁,做了2年设计,也许下个月,我会因为自身能力的限制或是对技术上学术上的东西有新的追求,我就出国念研究生去了;或是对现在工作疲倦了,换份完全不同的工作,从头学习同样要花掉好几年时间。即使再工作快30岁了,我也不会有急迫感(真的要感谢父母的理解,所以和注重和父母的联系沟通能为自己得到他们的理解XD)不会因为朋友们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而有自卑感。这个思维的不同对我回国以后的影响是最大的。
了解更多美国大学申请细则,点击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0571-56667666转美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