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归来的人在思维上和一直待在国内的人相比有什么不同?在生活、工作、学习、恋爱、处事方面又有什么不同?下面是四名留学生的亲身感悟:
这个问题有一些地方需要明确: 留学点击咨询
1.比较的对象究竟是谁
“出国留学归来的人” 和 “一直待在国内的人”是如何界定的?我们是否在比较 “历史上所有出国留学并归来的人”和“历史上所有一直呆在国内的人”?“出国留学”涉及很多国家地区和文化,不仅仅是欧美,是否应该分开讨论?是在比较一个群体还是在比较个体?若是在比较群体,一个群体的特征该如何概括获取?“出国留学归来的人”本身也有很大差异,有的毕业之后就回来,有些工作过一段时间。所学专业、从事的行业也各不相同。他们的共性要如何研究得到?
若是在比较个体,如何比较?一个人只能生活在一个选择中,怎么比较?
之前的一些回答只是围绕着出国前后自身的变化。我认为题目所问之意是从出国这个时间点开始,选取同样的时间点(例如五年后),生活在两个平行的宇宙中出国的自己和没有出国的自己有什么区别;而不是五年后的自己与当初出国的时间点的自己之间的区别。
2. 如何排除非国内外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对于同一个人,有些改变或许并不是因为国内国外的环境差异而引起的,而是一个人随着阅历的增长的必然结果。如何排除这些因素?
知友一:shihu,来北美四年啦
我非常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节”,也非常能够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从伦理观到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等等)。出国以后,我的一些变化有:
1. 拒绝价值观和道德绑架(Don't judge)
我觉得没有深切接触过西方文化的人很难理解这点。因为在中国文化当中,每个人都是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员,深深地和别人联系起来的。每个人都被别人评判,每个人都评判别人。而在西方社会,人是社会功能的一员,一个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开的。
西方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立,中国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联系。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由主义分子,我非常喜欢这种“不轻易评判”的态度。特别是在国外见过各种阶层的人之后,更加明白各种人生的不同,人对于自己人生的难以把握,和人生、世界的复杂性。所以非常不喜欢道德和价值观绑架,也对此有比一般中国人高得多的敏感度(Don't judge是有教养的体现)。
2. 世界很宽广,而且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去走;人有很多种,不像你想象的那么不同
就像会两种语言的人更加容易学习第三种语言一样,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人更加容易接受更多的文化。在国外呆久了以后,我觉得我是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一个国家里。同时更换环境的心理障碍也小得多了(不觉得是件非常厉害或者难的事)。
3. 辩证地看待问题
经常会对比中西两种文化和观点。开始珍惜两边各有的美好,觉得自己很幸运。
4. 珍惜中国的各种美好
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收到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非常幸运。会觉得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特别感人。会非常珍惜中国文化中人情味的这一点。觉得中国人有一种忍辱负重如平常、总是要活下去的、非常令人感动的生命精神。还有中国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5. 习惯尊重他人
这是西方人“独立”的价值观。因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里很令人讨厌。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响他人,不麻烦他人,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轻易评判别人,等等。
6. 尊重规则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非常讨厌破坏规则的人,认为这种人不仅仅是占了小便宜,更是一颗巨臭的老鼠屎,是破窗效应,是可耻的,是令人厌恶的,是无道德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也能够理解他们的苦衷,但是还是为这种行为感到非常的遗憾。
7. 善良,是个好人,并且坚持做一个好人
事实上,我性格太善良,人太好是父母送我出国的最大理由。他们说,如果我呆在国内,要不就变“坏”了(他们会很难过),要不就会很难活下去(他们也难过)。所以,我就出国读书了。然后,我知道了自己真的是一个挺好(至少不怎么自私)的人。然后,也明白了当初父母所说的意思。然后,大概是因为我在国外留学的缘故,大家都挺喜欢好人的(不像在国内,根据互联网的信息),我现在仍旧人很好,并坚持做一个好人,挺正能量的。
8. 深刻的了解到世界的复杂性
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可能性。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既是大学学术训练的结果,也是经历的结果)。
9.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10. 恋爱观受西方影响更加单纯一些
我觉得人无完人;一个人的本身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在恋爱关系中,一个人会不会和你一起变得更加美好,很多时候取决于你有没有这种美好的希望和愿意给予的信念;只要当初两人都是真诚地爱着对方,无论结局如何,都无怨无悔。
知友二:豖,静如瘫痪,动若癫痫
一句话总结先,“青蛙从井底跳出来后,依然还是一只青蛙,只不过是一只眼界开阔的青蛙”。
凤凰男在城里定居结婚生子,骨子里依然是传统而保守的农派作风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这和我们出国有区别么?地点不同而已。思维方式,是人的基础,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很复杂,包括一个人的家庭,成长环境,个人智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心理承受力,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甚至,性别,性向,年龄,民族...
留学,改变的仅仅是其中几项而已,也许对有些人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一些变化,但是,有些是不会的。习惯和态度这些,我们可以改变,但是,本质上的某些东西,怎么可能因为几年的他乡生活而产生质变?
我们经过学习和熏陶,可能变的比较贴近西方文明,会女士优先,会喜欢说你好和谢谢,会主动排队和小声说话,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孩子是婚姻的产物,希望有自己的房子。还是不能像老外那样,只同居生孩子,或者一辈子租房。
老外可以一辈子不结婚,真的可以,我们呢?还是对婚姻会有憧憬和渴望的,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国式的思维方式。
变化有么?当然有!但是,变化仅仅是:“我第一次听说很多欧洲的很多男女一起生孩子,但并不结婚后,我很震惊。而到现在,我很淡定。” 我的思维方式依然是:“婚姻是生孩子的必要条件之一” 绝对不可能因为留学变成:“随便就能跟男友生孩子”。
很多答案提到的,宽容度增加,其实,并不是你变的宽容,而是从【少见多怪】,变成【见怪不怪】。【不质疑】和【认同】,还是有区别的。
芙蓉姐姐刚出来的时候,大家歇斯底里的骂她,现在再来一个这样的,我们顶多说”炒作“。我们看似宽容了,实际上,只是见得多了,懒得理而已...
很多人甚至说,“来留学的女生,会变得性生活很随便,因为受到老外的影响。“ 那我只能很明确的告诉你,淫荡这种属性,跟她在哪无关,只看环境是否能给与她淫荡的机会。
我们的某些改变,不是留学导致的,而是年龄到了,阅历到了,或者根本本质就是这样,只是之前自己并没有这么感知,由于某个契机被自我发掘而已。留学,只是给了我们更多的这样磨练自己的机会...
了解更多美国大学申请细则,点击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0571-56667666转美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