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对 GPA( 在校平均分数 )、TOEFL 和 SAT 考试分数的误解。
第一类误解是受国内教育体制的误导,认为上美国名校的话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定要是比较好的。美国大学的录取,尤其是本科生的录取,是一个综合实力的竞争。即使在高中排名100 多名或中等的学生也可以被较好名校录取。
第二类误解是对TOEFL 分数的误解。一些申请者认为 TOEFL 必须达到 105 分以上才可能被名校录取,而拿奖学金必须达到 110 分以上。这也不准确。哈佛、麻省理工、耶鲁录取的中国学生中有些 TOEFL分数刚刚过了 100 分。的确有些学校对申请者提出了 TOFEL 分数的要求,但这些美国较好名校的录取政策其实非常灵活,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不受某些录取要求的限制,甚至在没有 TOEFL分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录取。
第三类是对SAT 的误解,把它等同于国内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如有一位女孩 SATI 得了1490 分,她仍然想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考 SAT,争取达到 1500 分以上。这就是一个非常没有必要的行为,美国大学并没有对 SAT 有任何最低分数线的要求,10分的差距不会对她的申请有任何负面影响,倒不如把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对 Essay 的斟酌上。
误区二:美国大学规模越大,教育质量越好。
很多人通常认为,拥有大型的校园、超大的图书馆和数量巨多的学生群体的大学在美国才是真正的好学校。不可否认,这样的院校确实多有很高的知名度,教育质量都会不错,但也同样不可抹去一些“小而精”的优质院校。
美国高等院校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社区学院、四年制学院、大学以及专门学院。很多文理学院比较小,其规模、实力都略逊一筹,不像综合性大学那样声名远播。然而,在美国人心目中,文理学院往往代表着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人们早已将它们视作“精英教育”的代名词,其学术声誉并不亚于哈佛、耶鲁等较好名校,成为很多美国贵族子女的选择。
误区三:申请定位的不合理。
有一类申请者对排名有一种盲目依赖和崇拜,非要申请前10 或者前30、50的学校,而完全不顾自己的综合实力的强弱。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是一种通识和素质教育,因此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存在象排名显示的那样一种差距。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中,前 100 都是非常好的学校,前300 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不同申请者要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合理选校,争取能够去到自己能去的最好学校。
误区四:提交一份洋洋洒洒、用词浮夸的个人陈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思维深度及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文书的内容决不能是像简历一样简单罗列陈述,你描写的每一件事都需要能让人看到你自己的想法,思考的过程以及获得的成长。
比如说,在写自己的经历时,绝不应着重于经历本身,将经历写成一篇流水账。要知道招生官在文书阅读过程中,最关心的是你的专业能力,学术能力,以及在实习工作中是否具有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够与人顺畅地交流沟通,是否能担责,是否具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等等。因此,如果你能关注到招生官在乎的内容,并且详细讲明你对项目的贡献,同时告诉读者你在这个过程中碰到阻力和困难时你是如何克服他们的,那么这篇文书才能充分展示你的软实力,才能够吸引住招生官的眼球,让他对你有更全面的了解。
误区五:活动经历多利于申请,所以课外活动越多越好。
对于申请本科的学生,学校主要通过课外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品行。课外活动对申请名牌大学非常重要。对于名校来说,虽然希望学生有课外活动的体验,但前提是学生的学业方面能够满足学校的要求。学生不应该贪图参加课外活动。美国大学看重的是学生从课外活动中获得什么,扮演什么角色,坚持多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国本科留学申请中常见的一些误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