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上海-纽约,一个来自珠海的留学生,与她的两个同伴,用半年的时间花费不到500美元,拍摄了一部讲述“90后”赴美偷渡客的纪录片。同样是美漂,留学生眼中的偷渡客和自己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梦想。
近日,一部讲述“90后”赴美偷渡客的纪录片《漂Floating》在网络上热播。男主角魏宇翀从福建出发,再从厄瓜多尔再辗转入境美国,如今在一家中餐馆打工为生,他的“美国梦”背后的足迹孤独而迷茫。三个中国留学生用镜头记录了新一代赴美偷渡客的真实状态,影片受到中美媒体的关注。
来自珠海的“土著”女孩何贝怡是这部纪录片的监制,她与另外两名“中国合伙人”花了半年时间来完成他们的第一部作品,同样是在纽约追梦的“美漂族”,何贝怡说自己的梦想不带“美国标签”,她希望将来回国做一名电影人。
主创是留学生,主角是偷渡客
福建连江-厄瓜多尔-波哥大-墨西哥-美国,这是男主角魏宇翀入境美国的路线,他父母早亡,念完初中便辍学,16岁时魏宇翀决心“出去闯一闯”。他在影片中自述:“美国虽然辛苦,但是能搞到钱,我就这么跟了出来。”
25岁的何贝怡来自珠海,与24岁的罗汉、23岁的安南同在纽约电影学院学习。“罗汉在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兼职,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华人偷渡客,他找到我,说可以拍一部华人偷渡客的影片。我觉得想法不错,他们故事应该会挺感动。”两人随后找到另一名留学生安南,来美国前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的他最终成为影片的导演,制片是罗汉,何贝怡担任监制。
起初,他们认为“男主角背景挺惨,挺可怜”,希望拍出偷渡客的“孤独漂泊感”,但是当魏宇翀进入镜头时,三名“中国合伙人”发现自己想错了。何贝怡形容称,男主角用的是“LV”钱包,一双鞋子200多美金,“喜欢泡酒吧,喜欢名牌,在中餐馆‘炒锅’,一个月3000多美元的收入,在当地算是不错。”
三人曾一度担心主题偏离,继续跟拍才发现,魏宇翀的生活与孤独时刻相伴。何贝怡说,“他不会英语,地铁都会坐过站,也没有任何依靠,为了申请工作身份,每周要花5个小时从工作的地方来纽约办事。”魏宇翀在影片里说:“来之前别人都说美国辛苦,但没人说美国生活这么寂寞,你想走,没地方走。在纽约,所有人都太赶了,太现实了。”
“新老两代偷渡客我都接触过,很多人内心也很想回国,很想家,却又不能回去,这是一个尴尬而矛盾的群体,两边都没有归属感。”何贝怡眼中,新一代偷渡客在物质方面虽远非父辈当年这般窘迫,但内心的动荡迷茫却似曾相识。
“想回国拍电影”
三人用半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总共花了不到500美元”。今年4月,三人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一场小型的首映式,出乎意料地来了许多人,美国《星岛日报》报道了这部影片,《漂Floating》开始在网络流传,“安南打算拿片子参加今年的一个国际学生电影影展。”
同样身为“美漂”,自己监制的影片反映另外一种“美漂”族群的生活,何贝怡认为对梦想的追逐是共同的,“每一个来美国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把他的故事搬上荧幕,其实是想传达一种东西,比如希望。”
在珠海长大的她高中时便喜欢拿着DV为同学拍摄,“高考时想读电影,但是家人反对,说不如读一个金融什么的专业保险一点,但大学却念了广告专业。”2010年从吉大珠海学院毕业后,她只身来到上海,供职于一家著名外企,心中念念不忘的却还是电影梦,于是便有了辞职继续读书的想法,家人最终拗不过她。母亲说,“她想在电影圈里发展,我们一开始不同意,后来觉得,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
从珠海到上海,再到纽约,这位珠海女孩表示“对‘城市’的概念非常强烈,珠海是我长大的地方,纽约更像是一个独立的国度。”她正在为下一部电影撰写脚本,“纽约是我追梦的地方,但是我的梦想不会打上‘美国’标签,我希望将来回国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