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不少家长开始着手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随着出国留学人数每年递增,每年回国的“海归”人数也随之增加。不少“海归”表示,往日就业光环已不再。或许会有人问,留学这笔投资是否值得?送孩子出去留学到底需要有什么样的期待?
留学大众化趋势明显 留学人数节节攀升
据社科文献出版社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1998年中国留学海外的人数仅1.76万人,2011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33.97万人,增长近19倍。2012年,中国海外留学生数量已突破40万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相关阅读】教育部: 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39.96万人
同时,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增加,中国更多的家庭不仅有能力更有意愿送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据统计,在2011年全国33.97万海外留学生中,超九成是自费留学。“国外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能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而且还不用参加国内残酷的高考,直接进入海外名校。送孩子出国留学最大的愿望还是让孩子有个留学的履历,方便他就业。”将孩子送到澳大利亚念研究生的海口市民刘先生如是说。
竞争越发激烈的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形势,“刺激”国内低龄留学潮大量涌现,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留学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家长选择支付昂贵的赞助费和学费将自己年幼的孩子单独送往海外求学。
【相关阅读】预计2013年中国留学人数将达49万人
新东方出国留国中学部总监卢巍说,众多家长在国内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往往很难解决,这时他们便选择让孩子出国求学,同时有家长也认为早出国对于学习当地文化和融入当地社会更有帮助,进入名校的机会也更高。
海外生毕业回国就业问题
尽管每年出国留学和归国的留学生每年呈递增趋势,踌躇满志的留学生们归国后面临的是就业问题,国内就业市场并非“唯海外学历优先”。
【相关阅读】2012年“海归”人数27.29万 就业冷热不均
“去年9月份回国后就一直在找满意的工作,但到现在都没有眉目。”从法国留学毕业回国的小张说,在国外念书时,觉得自己留学生身份回国后再不济也能找到一个待遇不错的体面工作,“回国后才发现就业形势还不如当年出去的时候,留学生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在毕业前自己就开始浏览国内的各求职网站的招聘信息,投出了很多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回国后参加了数十家单位的笔试和面试,但她本人却并不满意,“‘海带’的日子不好当”。
专家:海归求学就业需调心态重技能
一方面是对留学海外的高热情高期盼,一方面是国内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内就业形势的严峻局面让许多海归困惑和迷茫:出国留学本是为获得更多就业优势,但为何国内就业市场却对留学生也“一视同仁”了?
【相关阅读】海归就业引关注 留学比的是胜出概率
海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就业科科长陈彪表示,这是因为近年来留学生人数持续攀升引发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导致的。
“部分条件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学,一方面为逃避本科就业市场的残酷竞争,一方面为选择国外深造提升自身,以图为回国就业增添优势。”陈彪指出,无奈的是,留学生回国后并没有遇到国内就业市场对其的“特殊待遇”。
“大批留学生并没有考虑自己留学的目的是什么,留学所读专业是否匹配国内需求,归国后就业环境等问题,留学人数攀升导致海归就业的结构性困难。”海南省人力资源市场经理吉成尧指出,毕业后盲目留学,归国后盲目就业,导致海归学生出现留学就业两重困境。
“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需求更理性,考虑更多的是求职者的真才实学,留学生就业时应注重技能展现,而不是学历展示。”吉成尧表示,许多海归就业时心态不稳定,在求职时过于追求高薪、高福利和高端职位,这影响了海归的就业率。
专家表示,求职者学历代表的是一种经历,并非完全是求职者的能力。海归学生就业,首先应研判国内就业形势和自身就业优势,适当降低自身求职预期,切勿“挑三拣四”,避免错失就业机会。